三、材料准备问题及解决对策
活动材料是幼儿学习科学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因此材料准备是组织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准备材料方面,幼儿教师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材料种类不丰富,不能支持幼儿通过操作达成活动目标。如在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第一次试教时给幼儿准备的糖果只有两种,即软的和硬的纸包糖,而且数量有限,每位幼儿不到两粒。由于材料的种类很有限,无法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糖果,其活动效果必
然大打折扣。
二是材料数量不够,不能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如在小班"传声筒"的科学活动中,每个孩子只有一个传声纸筒。由于小班幼儿缺乏主动交换、比较探索的意识,活动也就无法达到通过幼儿探索,发现纸筒传声条件的目的。
三是材料摆放不当,影响幼儿操作与教师指导。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第一次试教时,将水、教师自己折的纸杯、涂了蜡的纸杯、毛笔等材料全放在桌上,而桌子就放在幼儿面前。孩子自然会被材料所吸引,结果是不仅孩子难以专心听教师讲解,而且孩子们你玩这个,他拿那样,弄湿了衣服,打翻了纸杯,整个活动乱成一团。
四是材料呈现不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科学活动讲究"以材料说话,让材料引领幼儿学习",因此对材料的呈现方式很有讲究。一般来说,材料呈现应根据活动环节需要,采用逐步呈现的方式。在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本是让幼儿猜测"老师带来了什么礼物?"然而,由于教师一开始就将糖果呈现在桌上,对于教师提出的这一猜测问题,孩子们自然就没有了想像的必要。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呈现材料时,还要注意不能干扰幼儿的注意。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一种纸杯装水漏水,而同样是纸杯的另一种纸杯却不漏水"这一问题时,配班教师在每个孩子的座位后放了一个未涂蜡的纸杯,以为他们下一步操作"给纸杯涂蜡"做准备。然而,配班教师突然在孩子后面这样神秘地走一圈,还是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他们纷纷转头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从当前讨论的问题转移开了,从而影响了讨论这一环节的实施效果。
五是材料的卫生与安全未受到高度重视。幼儿操作的材料应尽量注意安全与卫生,这是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大前提,但一些教师在设计组织科学活动时会有考虑不周的现象。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这一科学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幼儿给纸杯涂蜡,以发现蜡可以保护纸杯不漏水。教师事先未做任何示范与要求,就让孩子自己去用烧融的蜡给纸杯涂蜡,是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的,可能导致幼儿被烧伤或烫伤,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注意。
针对在材料选择和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对策:一是针对问题,组织教师讨论。如在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结束后,让执教教师与观摩教师围绕"活动效果不理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展开充分的讨论,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材料准备上的问题,并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提出更好的教学实施策略,如有老师提出可以引导幼儿感知糖果的包装纸颜色、外形、种类、软硬、大小、气味、口味、数量、剥开方法等。如此深入挖掘材料的探究价值后,再次试教时,教师就懂得为幼儿准备各种颜色、质地与不同包装外形、大小、软硬、颜色、气味、口味的糖果了,活动也由此生动起来。二是让教师多次试教,比较体验。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活动中,教师第一次试教失败后,经集体讨论,发现问题的关键是材料摆放太集中,没有合理利用空间。再次试教时,教师将孩子听课的座位与操作区相对分开,从而保证了孩子在听教师讲解和进行问题讨论时不受干扰。当然这样的调整只有经过多次尝试后才能完善。三是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教师事先应当尽量排除;确实需要幼儿操作的,教师必须先讲解示范,并强调注意事项,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四、设计与组织问题及解决对策
活动过程是为实现活动目标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而对活动内容的具体展开和教育方法的具体运用。当前教师在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活动形式单一,环节设计缺乏趣味。如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杯"中,教师开始将环节设计为:"让幼儿用两个纸杯(一个涂了蜡,一个未涂蜡)分别装水,发现一个漏水、一个不漏水的现象,然后引导幼儿抠一抠、刮一刮,发现不漏水的杯上涂了蜡,接着让幼儿在两张纸(一张有蜡、一张未涂蜡)上做滴水实验,发现涂了蜡的纸不透水,最后小结结束。"从这一设计可以看出,整个活动全是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操作任务,幼儿被动操作,毫无趣味可言。
二是未注重各领域内容的整合,内涵单一。在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糖果"中,教师第一次设计时,只知围绕糖果的外形、口味这些单一的维度进行,致使活动内容不饱满,孩子感知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