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用表象原则,提高幼儿阅读的能力
所谓的表象原则是指引导幼儿依据读物所提供的文字内容,通过绘画、图解在婴幼儿头脑中将阅读材料形象化,在头脑中建立一种有力的搭配(内容与表象),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1.用绘画、图表的方式表达或迁移幼儿对阅读作品的理解
幼儿没有文字的基础,对于作品的理解往往通过阅读材料所提供的图形符号进行语义链接的,因此,绘画和图表的方式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如:毛毛特别爱漂亮,但却不能好好的吃饭,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故事与幼儿分享,在阅读毛毛虫努力吃好每一顿饭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用"贴粘纸"的方式和妈妈共同制作自己的就餐计划。如此,引导幼儿愉快地投入阅读,充分地体验阅读表达的快乐。
2.用迁移、延伸想象的方式为幼儿提供学习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途径。
小班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喜欢进入阅读的情节,把角色当成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教师用迁移法,引导幼儿站在角色的角度,感受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提出思考的问题,提出表达的要求。如:在指导孩子开展《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时,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兔子发夹,吸引幼儿迁移作品"如果你是小兔和兔妈妈,你们会怎么变呢?"引导幼儿根据角色所处的情景,设身处地地体验从故事中迁移出来的母子亲情。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喜欢反复的阅读曾经读过的图书,并喜欢以角色的身份进入图书所提供的故事世界,如何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有新的收获与感受?教师指导幼儿在熟悉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想象,以满足幼儿反复阅读的新鲜感和追求完满的心理需求。
早期阅读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是根据以下三方面而提出的一个研究课题:
1、早期阅读是婴幼儿凭借色彩、图象、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面对高度信息化的知识型社会,我们幼教工作者要有战略的眼光,要估计到社会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人的素质的迫切需求,意识到对于生活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儿童来说,阅读是他们学习的基础,在3-8岁的儿童需要养成积极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形成自主的阅读能力,此外,阅读不但是接受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和传递信息等信息交流环节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且有利于促进幼儿口语表达。
2、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来看,在幼儿能力发展中,某些能力的获得存在着关键期,错过这一关键期再想获得这一能力就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3-6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口头语言发展速度惊人,同时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学习如何看待一张纸、一本书,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那么通过早期阅读的作用,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将会迅速发展,不仅学会的语汇量日益增多,逐渐能用单、复句连贯地叙述见闻,表达思想。
3、我园经过近几年的教研活动,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水平,从经费、师资水平、人员配备都具备了这一课题立项研究的条件。本课题的界说
本课题是运用现代幼儿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幼儿园素质教育的理论,采取确立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自主的去阅读知识,教师则通过创设激发幼儿阅读欲望的支持性环境和发展性环境,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积累有关语言的信息,形成和发展具有个人特点的语言,促进和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课题的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改革实验研究,必须从幼儿的教育教学、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实际出发,从早期阅读的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及成效进行充分酝酿,使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是:
(1) 根据早期阅读选择目标、手段、组织形式:
(2) 早期阅读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关系:
(3) 构建具有早期阅读特色的幼儿语言体系。
研究方法
一、实验研究对象:
本课题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尝试性研究,具有实验假说的性质。因此,要考虑实验成果的普遍意义及可行性。实验对象是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
二、实验时间:2004年3月至2007年7月。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课题试验采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保证课题有效开展。
第一阶段:(2004年3月-2005年1月)确定各年龄班语言领域,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5年1月-2007年1月)课题全面实施,利用早期阅读逐步建立语言教育体系。
第三阶段:(2007年2月-2007年7月)课题总结阶段,作好鉴定实验成果的有关准备,并接受上级鉴定。
四、实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