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剪纸与绘画、粘贴相接合,丰富作品。由于技能的限制,幼儿的剪纸作品不能准确的表现物体。如:剪猫头鹰的细小部分:猫头鹰的眼睛、身上的羽毛,幼儿很难剪出,可指导幼儿用笔画出。有些面积大的物体,如:房子,可指导幼儿剪装饰图形或图案贴上,使作品更丰富、美观。
3.幼儿剪出一个图形时,教师鼓励幼儿随心所欲地在形象上添剪点什么。大班幼儿剪的图形比较逼真、形象,再在这些图形上添上几剪刀,显得更加惟妙惟肖。如:在剪出的花上再剪出眼睛,花就有了神情;太阳剪出嘴巴就会表达感情。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4.剪纸作品可用来进行游戏或美化环境。如:剪的面条、服装,可以玩开点心店、商店的游戏;剪的拉花、窗花可以做节日装饰;剪的雪花可以布置成主题墙饰--美丽的冬天。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了游戏,美化了环境,更能激发对剪纸的兴趣,也激发了幼儿对美的事物和对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
五、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大多天性喜欢玩弄剪刀喜欢剪纸,在剪纸活动中,他们通过眼、手、脑的协调动作,可获得极大的兴趣与满足。眼、手、脑得到锻炼的同时,又对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丰富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儿在剪贴、折剪活动中经常接触各种颜色的彩纸、剪刀,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性能、功用的了解、熟悉,不但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在剪纸活动中给幼儿一个发展思维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例如在剪《雪花》的活动中,幼儿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先进行六角折,然后用剪刀剪,只动一剪,就剪出六个花瓣一模一样均匀对称的花,而且剪动的线条稍加改变,花瓣的形状也随之改变,在我的提示下,幼儿使花瓣中空,又变为更丰富变化的图案。这些奇妙的变化使幼儿兴趣更为浓厚,并爱不释手地剪了又剪,在区角游戏、自由活动的时间也经常练习,这种练习使幼儿不断进步,进一步使幼儿稳固了兴趣,兴趣使幼儿求异,求异使幼儿创造。又如在剪连续纹样--草地的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察已剪好的范例以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请幼儿看图示折、剪,为了进一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我让幼儿在此基础上自己尝试、探索不同的剪草地的方法,幼儿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出了多种剪草地的方法。这样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实践证明,剪纸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是很有必要。
论文
如何教大班幼儿剪纸
所谓剪纸就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刺、等方法进行造型处理的一种民间美术活动,它有15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剪纸艺术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郭沫若先生曾说过"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休。"剪纸作品出自劳动人民之手,有着浓郁的乡情、乡韵和乡土气息,它取材方便、操作迅速、概括夸张、表现多元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更是有趣的幼儿园手工活动之一,是《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一部分。为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使幼儿继承和发扬民间剪纸艺术,对培养幼儿的剪纸技能,我是这样做的: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美术观,是开展剪纸活动的关键
日本专家长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美术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因此,对幼儿的作品,老师要善于接纳,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老师要用幼儿的眼光去理解、欣赏幼儿的作品,决不能简单的说:"你看你剪的啥,乱七八糟的!"应仔细的、耐心问幼儿,真正理解幼儿。
二、引起幼儿的剪纸兴趣,是幼儿进行剪纸活动的良好开端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思维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的,让幼儿欣赏一些剪纸作品以及老师的作品,活跃幼儿思维,引起幼儿的思维联想,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充分表达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如:《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猴子骑羊》以及一些剪纸动画片等,老师可当场剪给幼儿看,幼儿会不断的鼓掌欢呼"老师剪的好漂亮"。我会告诉幼儿"只要你们从小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比老师剪的更漂亮"。这样能引起幼儿对创作的构想,使幼儿产生试一试的愿望。
三、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剪纸训练,是开展剪纸活动的主要手段
1.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让幼儿在自觉参与状态中学会剪纸技能。幼儿喜欢剪,但注意力不稳定,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会剪纸技能。让幼儿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培养情感、活动中思维想象,达到主动的创造表现"故事情景想象作品"。如:让幼儿剪纸"服装",不是让幼儿照老师的范样做,而是设计了"给娃娃做衣服"这样一个剪纸活动。我先让幼儿在玩中观察,小朋友穿的衣服的花色和样式,然后在教室设置情景,出示布娃娃,通过表演向幼儿提出一系列要求,激发幼儿设计裁剪服装的愿望,也就是在情景中培养情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紧密围绕情景表演中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启发幼儿活跃思维、大胆想象的问题,如:"谁做的衣服漂亮布娃娃就和谁做朋友"等等。老师即面向全体又对那些有一定剪纸技能的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决不强求所有幼儿都作同样的服装。幼儿的积极性全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自然迫切的进行主动创造与表现的过程。对造型大胆线条流畅的幼儿表扬鼓励,仍以情景语言表达:"这件花裙子真漂亮,布娃娃愿意穿这件衣服,愿到你家做客"。设计的情景和创编故事紧紧围绕教学要求和幼儿的兴趣之间的联系,情景表演自然贴切地为教学要求服务,给幼儿充足的创作时间,情景导入简短、明了并且突出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