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角度出发,关于课题“举手”的研究(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2月07日 19:28:15

  当然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自信、达观的孩子,然而每个人的自信都是一种社会建构的结果。我们在和孩子的互动中是否比较地关注了幼儿的自信、自强了呢?当我们真正地走近孩子,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我们就会更多地关注我们的教学细节,关注我们所营造的教学场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和谐性意义。

  幼儿对"举手时,我的心里在想什么"的回答应该引些作为教师的我们的足够的思考。幼儿尽管举起了他们的小手,但是此刻部分幼儿仍然是不自信的,举手的目的是为了求证,既不面向解决问题,也不面向提出问题。难道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难道是因为老师对幼儿答案的选择性接应或拒绝造成的后果?

  举手时,幼儿的心理状态是丰富多彩的,不同个性特征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当下体验。如果教师能关注到此刻幼儿心中"寂静的轰鸣",就会更多地以一颗等待和鼓励的心来对待幼儿。

  三、我为什么不举手?

  鲁迅说过,小孩子的行为都是有其合理的理由的。对待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看似不合理的行为,如果我们仔细去听、认真去想,我们便会恍然大悟,获得一种感动和感悟。毫无疑问成人是儿童的老师,但也别忘了没有儿童的存在也就没有所谓的成人存在,儿童和成人,幼儿和教师都是一种关系式的存在。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的是要认真琢磨幼儿的每一个行为反应,不要总以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对待幼儿。

  带着这样一种研究的、关爱的眼光,我们再来看一看,幼儿对于"我为什么不举手"的独特表达:

  幼:我偷懒的时候就不举手;

  幼:太难的话我就不举手;

  幼:不知道答案我就不举手;

  幼:害怕我就不举手;

  幼:如果我想听别人的答案我就不举手;

  幼:没听清楚时我就不举手;

  幼:我在想其它的问题时我就不举手;

  幼:别人已经讲过了我就不举手了;

  幼:我全会了我干吗要举手;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每个幼儿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老师反馈着不同的信息。同样的一个不举手行为,针对不同的孩子,需要教师不同的智慧。有时教师需要的是重复问题,有时教师需要做的是进行鼓励,有时教师需要做的则是降低问题的难度,可从要求陈述转向要求选择,甚至要求判断。瑞吉欧学校有一句名言"接住孩子抛来的球",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往往需要教师变换着传球的速度、体位的高低,在多个回合的来往中获得适宜的行动策略。

  从问题的提出到答案的生成必然要经历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如果教师不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不给予幼儿深思熟虑的提升机会,幼儿就会习惯于浅表思考、惰性思维。

  四、不举手时,我的心里在想什么?

  不举手并不意味着幼儿的思维停顿和中止。不举手有时是幼儿的一种策略,有时是幼儿的一种无奈,有时是幼儿的一种逃避。幼儿在不举手时其心里的活动是丰富而多元的,并不像我们一般所类推的那样单一。当幼儿不举手时,他在想些什么呢?他有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呢?

  幼:我不举手会很惭愧、伤心、难过、悲伤、沮丧;

  幼:不举手一点意思也没有,老听人家讲;

  幼:不举手也可以在下面听呀,也可以学习呀;

  幼:我怕答错了别人笑话我;

  幼:不举手就学不到知识,头脑会变笨;

  幼:我不举手我会很生气,因为老师提的这个问题我答不出来;

  幼:不举手时我会很着急;

  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孩子的举手机会是不均衡的,爱说的自信的孩子举手的机会较多,而胆小的不够自信的孩子则很难有勇气举起他们的手。举手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激发思考的力量,有时也许可以允许学生先举手再思考如何发言。每个幼儿的气质类型不同,学习风格有异,单纯地要求幼儿举手发言也未必是好事。再说有的幼儿就是凭兴趣来学习,感兴趣的活动就投入些,积极些,不感兴趣的活动则很消极退缩。

  教师要让幼儿明白,人只凭兴趣是不能完成大事的,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不感兴趣时去用意志做事情的品质,在缺乏勇气时的自我激励精神。

  五、为什么要举手?

  举手是学校化的仪式行为,甚至是学校化的身体行为,没有进过学校的人不会有这样下意识的反映,更不会有标准化的举手姿势。幼儿园里对举手有着一套不成文的规定,要左手托着右胳膊,右手五指并扰。到了小学后,这种姿势就被简化了的姿势所代替了。但是尽管简化了,但仍然有一定的规范要求,也不是可以随随便便的。然而为什么发言时要举手呢?这本来是教师为了课堂管理而制订的一条教学规则,孩子会怎么看呢?

  幼:如果不举手,老师就不知道你会不会;

  幼:举手了这样老师请你回答会更早;

  幼:如果不举手;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一句也听不清,就没意思,就会乱;

  幼:如果不举手,就要一个一个地说,就像排队,就像数字1、2、3、4一样一个一个排齐;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