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画画时是一种主观的内部自我呈现,不是视觉的复制再现,当儿童在面临与父母亲或重要亲人的分离、疾病、学习困难、暴力、性侵害、死亡等经验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如焦虑、无助、恐惧、孤独、忧鬰、绝望等等创伤性反应。这会造成心理上的情感迟缓、过度警觉、退缩焦虑、重复的梦魇、认知能力退化等压力症候群的现象发生。虽然,儿童遭遇了如此的压力,但是他们仍然会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寻求一种解放的快乐。运用艺术的外显行为与内部的哀伤、失落等感受连结在一起,可以达成疏通情绪的作用,这是儿童开放画室的重要功能之一。
因此,儿童的创作加强了内在之声的对话能力, 从绘画中引发了种种潜在能力的表现空间,这样的创作体验, 结合了自我概念与情绪表达的完整度。艺术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个人观点,来对应儿童的身心压力,藉由艺术反映了其心理痛苦,创作可能成为一种视幻觉的幻想,用来补偿现有环境的不足,也表露了难以用口语表达的经验,最终创造了自己希望的梦想实现。
儿童开放画室连结孩子的生活经验
对儿童来说,艺术创作是特别符合他们的心智发展,即是以视觉图像做为沟通心理的桥梁。透过他们的画笔呈现出自我的表现风格。此外,儿童对于疾病的概念也会反映到他们的绘画上,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 许多的儿童对于他们的疾病常会感到有罪恶感,认为一定是做了什么不好的坏事才会生病。因此,常把疾病视为妖魔鬼怪来惩罚他,这是他们想象出来的一个合理化借口。绘画可以疏通儿童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对发生疾病以后的儿童, 在开放画室着手创作时,能自发性的画出对疾病的感觉, 这对于了解儿童经验到的疾病特别有帮助, 协助儿童预演未来的成长空间,也能改变儿童对各种治疗的信念。
分析师在开放画室里只是扮演儿童绘画过程中的支持者、协助者、旁观者的身份,以无条件接纳的态度,来增进孩子画画的意图及任何的表现方式,他通常是不介入口语沟通的,除非真有必要才给予其适时的反应。他创造了一块安全空间,提供了开放自由的环境,让儿童能安住心用他的作品来达自己此时此刻的一切感觉。
当作品完成后,先倾听儿童对于画面的叙述。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真正地了解一个图形对于孩子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所以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传达出想理解这幅画的兴趣是很重要的。通过相互的对谈,协助儿童用说故事的角度,将其想法和感受以画面内容做更加具体化地描述出来。分析师结合口语的故事和非口语的创作,就能掌握了越来越完整的真实轮廓。
对大多数儿童来说,他们也愿意和分析师分享其信息,至于多与少则和双方建立的互信稳定度有关。分析师对于上述的内容整合起来, 从作品中找寻出最不平常、最突显、最重要的特征来入手(要注意儿童心性发展的年龄阶段),并对孩子的家长分析儿童当下的心理状态和评估孩子的表现行为,这种艺术心理分析的互动是最能提升儿童的情绪表达力了。
基本上,十岁以前的儿童,会用具体的一张脸表达出各式的喜、怒、哀、乐等五官表情;约在十岁以后,才会以身体部份如手、脚部位的不同位置来表现情绪的互动关系。以人物大小尺寸来说,重点是他的大小比例,这暗示了自我形象的象征是自大的或自卑的,是安全的或不安全的,是满足的或不满足的,是接受的或逃避的等等,分析师从构图中可以发现儿童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
至于颜色方面, 对于二至四岁还在涂鸭期的儿童而言,他们是没意识到颜色的选择,拿起手边任何颜色的笔,就开始作起画来了。四到七岁的儿童,开始以主观的方式使用颜色,有些儿童会以客观的环境颜色做连结,但很难理解它们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到了七岁以后,倾向以写实方式使用颜色,这是以心智发展的模式来看待儿童是如何使用颜色的。一般来说,较年幼的儿童,喜欢红、橙、黄色等暖色调颜色,较年长的儿童,喜欢蓝、绿色等冷色调颜色,至于黑色的使用,则是一种未知神秘力量的象征(有好有坏),若要表现出更多的细节如人物画,儿童会用单一的黒色去作画。因此,要用颜色做有关情绪联结的评估,可能会流于分析师主观的直觉印象。
儿童开放画室扩大了孩子的世界
所有的艺术表现都是孩子的自我延伸。用这种视觉触动的方式和儿童沟通是最自然的交流体验,开放画室提供了适合儿童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孩子透过各式各样的作品反映出他们的真实心理反应。一般来说,儿童的作品主要来源于过去的记忆、生活的经验、想象的空间,这三大板块。
过去的记忆___儿童根据先前对各种人、事、物和环境互动下的回忆,大都围绕自我为中心,从这里发展出自己和家人的亲密关系,这是儿童在人际交流上的自然探索。
生活的经验___儿童在日常行动中,会接触到令他感到新鲜好奇的各式事物,藉由观察他们的鲜明体验,能丰富他的细节注意力,创造出多样化的内容作品。
想象的空间___儿童在创作时,若能提供一些半成品的对象去刺激他的想象力,多元化的心智发展由此而展开,这种促进思考的元素,可以带动很多意想不到的创作方式。
儿童开放画室非常关注孩子对于创作态度的养成,在艺术启蒙阶段中,任何不经意的批评,都会为他们带来继续创作的心理伤口。不论是学校的老师在教室里,称赞其它同学的作品,将它们摆在显眼的位置供大家欣赏,而自己的作品则以不达标的方式被拒绝展出,或是做为家长的我们对其绘画内容的不好评价,都是逐渐在消灭孩子继续创作的意愿。绘画是儿童天地的扩大,我们不应该以一种标准化的格式去限制他们的表达方式,所有这些刻板化的绘画图形,只会造成没有自己个性的样式作品,没有了自我的想法,这对于日后的创新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带来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