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排斥、同伴间的争执、被同伴欺负和嘲笑、同伴不与他分享玩具、同伴竞争等。
陌生的环境
家长为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幼儿园呈小学化趋势。学习方面的压力,虽然幼儿还未进入学龄阶段, 小学化课程、兴趣班使得学业也成为幼儿重要的心理压力源。而成年人往往对此认识不足。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发生导致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偏重于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把身体发育的指标作为幼儿健康的标准。
2. 偏重发展好的幼儿,忽视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
3. 偏重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忽视幼儿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4. 偏重创设优美、高档的物质环境,忽视构筑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师生关系。
5. 偏重幼儿园内的教育,忽视家庭中的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由于教师的忽视,给幼儿造成的心理伤害是带有隐蔽性的,具有潜伏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矫正方法与途径
1. 矫正的主要途径--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活动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合
2. 矫正的主要方法--补救性教育法
(1)行为矫正
(2)游戏矫治
(3)体验成功
(4)个案追踪 可设计一个简单的个案追踪问卷表
幼儿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家庭情况、 家庭成员姓名、关系、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职务、是否独生子女、教养方式等。
《家庭教育》杂志编辑部1993年曾做过一次调查,约有20%的幼儿3岁后仍有吮手指的习惯,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年轻的父母。
编一首儿歌:
吃手不卫生,手上有小虫,
眼睛看不见,吃了肚子疼。
3. 矫正的主要原则--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1)宣传家长
(2)了解幼儿
(3)设立幼儿心理档案。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①幼儿个人基本情况表;②幼儿个性特征表;
③幼儿社会化心理测试;④幼儿意志行动分析;
⑤幼儿某一心理问题追踪记录表。
总之,新时期的幼儿健康心理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既要重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又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需要幼儿园高度重视,又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只有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的心理得到了健康发展,就得到了快乐一生的基础,重视并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就是对幼儿一生的幸福负责。
让我们把新的健康观作为航标灯,照亮自己前行之路;让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望远镜,看清幼儿未来的幸福之路;让我们把时代赋予的使命作为标杆,衡量自己光荣神圣的指数。让我们的幼儿园教师, 学习、学习、再学习!创新、创新、再创新!创出一片新天地,心理健康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