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残障儿童教育权利保障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2月19日 23:14:36

  农村残障儿童教育权利保障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课题组:

  指导教师:

  摘要:家庭中亲情的支持关怀, 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影响[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残障儿童特别是脑瘫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 而我国康复中心数量少, 很多家庭负担不起治疗费。另一方面,家庭是孩子最自然,最安全的生活环境。家庭康复可以避免患儿因行动不便和路途遥远等原因往返医院治疗的困难, 方便了家长和患儿; 家庭环境中培养ADL( ability of daily life,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弥补了医院场地、设备、人员的不足(3)。因此, 要加强对残疾儿童家长的培训, 提高家长对家庭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字:残障儿童、教育权利

  1.前言:

  1.1研究背景

  资料表明我国0--14岁的弱智儿童约占同龄组儿童的2%左右。此外还有一批盲童及低视力儿童、多动症、脑性瘫痪、学习困难综合征、孤独症及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的儿童,及其他各类残疾儿童,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帮助。在我国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保障每个残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强化政府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针对全国尚有一部分重度残障儿童因种种原因未能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曾在全国各省市展开对未入学残障适龄儿童现状的调研。例如:上海市在2006年下半年就对其17个区县的804名未入学残障儿童的家庭及社区逐一进行了家访,调查分析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安置的对策。但是由于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力度仍然停留在一个低水平上,致使社会各界对残障儿童的关心与关注力度不够大,因此对他们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迫在眉睫!

  1.2研究目的

  1.提高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程度,

  2.号召全社会积极的为他们做出应有的帮助,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3.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促进此群体生活状况的改善。

  1.3研究时间

  2011年4月20日---2012年3月20日

  1.4研究方式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为辅、实地调查为主以及参考文献资料的方法。

  (1)在重庆工商大学、南坪步行街、解放碑对市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150份   回收问卷:150份  有效问卷:140份

  (2)我组成员分为三组,以访谈的形式,分别到南坪启明星残障儿童学校、南岸区向日葵残障院、渝北天爱特教康复中心实地向老师和家长了解我市残障儿童生活状况。

  2.正文:

  1.问卷调查结果

  1.1公众对残障儿童的了解情况

  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34.7%的人周围有残障儿童,65.3%的人周围没有残障儿童。根据调查公众对残障儿童的状况知之甚少: 仅4.1%的市民很了解政府给与残障儿童的政策,48.0%的市民有一定了解,而接近60%的市民完全不了解政府给与残障儿童的政策,这说明当前政府给与残障儿童的政策帮助很欠缺,根据条形调查表,公众对慈善机构对残障儿童的帮助了解情况好于政府的帮助,这说明慈善机构对残障儿童的帮助好于政府,但是两者的帮助程度都很低。同时也存在着政府和慈善机构宣传不到位。

  4.08%的市民很了解残障儿童的生活状况,有一半以上的市民完全不了解残障儿童的生活状况。同时,我们查阅资料,进年来,学界关于残障儿童生活状况的调研少之又少,综上,残障儿童这一群体近乎被政府,慈善机构,公众所忽视。社会对残障儿童的生活状况几乎没有得到关注。

  1.2公众对残障儿童的态度

  本组在问卷调查过程和实地调查中发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素质明显提高,公众对残障儿童的态度有所好转,公众对残障儿童更多的是同情和尊重。残障儿童及其家庭面临的社会压力正在逐步减少。

  对于残障儿童的乞讨,60.2%的市民是给与帮助,20.4%的市民看心情,17.3%的市民不会给与帮助。对于当前对于残障儿童的歧视情况,大多数人认为部分人有歧视心理,20.4%的市民认为不存在歧视心理,与之相对的是11.2%的市民认为公众对儿童的歧视很严重。所以,当前社会公众对残障儿童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歧视。但依然有小部分人有严重的歧视心理。

  从实地调查来看,残障儿童的教师及家长也反馈,进两年,随着市民素质的提高,公众对残障儿童的歧视不明显,社会压力有所减轻,但农村,村民思想比较保守,农村残障家庭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1.3公众对残障儿童生活改善的参与热情

  对这两道题的调查中发现公众对残障儿童生活改善的参与热情较低。

  在是否曾到儿童学校做过志愿的调查上,仅有20.5%的人做过志愿,而且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做过志愿的大部分为学生,少数市民做过志愿。

  在愿意通过什么途径帮助残障儿童改善生活质量上,20.3%的人愿意通过慈善机构帮助残障儿童改善生活,相比于直接捐款,有较大差距,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公众对残障机构信任不够,不愿通过慈善机构进行帮助。虽然有超过半数的人愿意直接捐款,很大部分人并未通过有效渠道进行捐助。同时任有10.0%的人不愿意伸出手援助。这表明公众对残障儿童生活改善热情较低。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