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08月16日 10:21:13 

  用心灵去感受? ? 孩子像大自然中的一棵树,立于天地之间,风来了,树会晃动,雨来了,树会被打湿。树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有人类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树的时候,才会产生了种种对树的体验。我们对孩子的观察类似于对树的观察,我们只有将内心繁杂的想法和意图全部赶出去,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孩子,才能真正感觉到孩子的心灵。这种真实的感受会带领我们寻找到帮助孩子的途径。? ? 牛牛的姥姥和奶奶一起送牛牛到幼儿园,老师无论如何也无法说服其中的一位老人离开。陪园期间,两位老人不断地在一边交头接耳议论幼儿园的不是。牛牛入学的第二天就可以自己在幼儿园走动了,第三天结束后,老师说明天可以不用陪园了,要求她们第四天送孩子到幼儿园后与孩子果断地道别,然后离开。由于三天来两个老人挑了幼儿园许多毛病,不放心离开后老师对牛牛的照顾,要求再陪一天。? ? 第四天,两位老人每隔十来分钟就冲上去,给正在观察别人工作的牛牛喂水、擦鼻涕、脱衣服、穿衣服,大概是想示范给老师看,她们是怎样照顾牛牛的。她们的行为一次次地把牛牛从观察别人工作并被吸引的状态中拉出,使他又扑进她们的怀里。这时,老人极为伤感,更显出生离死别的状态,这种煽情的表现立刻让牛牛敏感地觉察出了事态的变化。到了下午,孩子便紧紧地拉着其中一位老人的衣襟,一遍遍地说:“婆婆不要离开。”这时,两位老人竟然蹲下来对着孩子抑止不住地抹眼泪,孩子的情绪也变得很坏,再也不去看小朋友工作了,只焦虑地拉着姥姥的衣服,害怕她们突然离开。? ? 这两位老人只注意自己的想法,而没有观察孩子,如果她们观察到孩子已经进入了接纳环境的状态,就应该悄悄地坐在墙角,在孩子回望的时候,抱以轻松的微笑。她们的行为正好阻碍了孩子发展自己的工作。? ? 然后,她们又只顾着抒发自己的伤感情绪,而不顾及对孩子的影响,使孩子状态更加不好。这就是许多幼儿园不允许家长陪园的原因。? ? 如果家长都能懂得观察孩子,就应该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幼儿园更应该积极地要求家长陪伴孩子渡过幼儿园适应前期。? ? 牛牛的姥姥做的更遭的一件事是,在第五天早晨,当她们好不容易离开牛牛走到户外之后,却没有真正离开,而是藏在牛牛教室窗外的小树丛后面,一会儿伸出头来看一下,还不停地抹着眼泪。这些终于被走到窗边的牛牛看到了,好不容易停止哭泣的牛牛又开始大哭。老师没有办法,只好让老人把牛牛暂时带回家。之后,虽然姥姥和奶奶在老师劝说下不再躲在树丛后了,但牛牛每天仍然在窗边对着树丛声嘶力竭地大哭,试图唤回姥姥。? ? 这两位老人的行为给牛牛的入园适应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她们的行为实际上是爱自己而不是爱孩子,因为受不了离开孩子的伤痛,才会对孩子采用那样的行动安抚自己。

  理解孩子的每一个行为? ? 孩子在入园期的行为会变得比较反常,我们理解了这些反常的行为就不会使自己心情不安。? ? 慧慧在入园期是一个非常爱哭的孩子,哭的时候非常用力,长时间停不下来。有时候,哭的累了,还会去拿起卫生纸擦一下眼泪,自己拿起杯子喝一口水,然后走到老师身边拉起老师的手,指着门口,要老师带她出去。老师带她出去后,她又会指着别的方向要求老师带她去。老师带她走过去,她又会指着另外一个方向。每天都要这样转好几圈。? ? 慧慧在家里哭时,有可能家里人会让她自己擦擦眼泪,喝口水,如果她这样做了,家人就会夸奖她。慧慧也认为哭是件不好的事情,不被大人喜欢。于是哭过之后为了让那个还不熟悉的成人满意,就自动地去擦擦眼泪喝喝水,做完这两件事之后,她认为成人应该对她满意了,于是提出自己的要求,去找自己熟悉的地方——回到自己家里。但她不知道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如何找到自己的家,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感觉指着某个方向让老师带她去。走了几步以后,她发现没有看到自己熟悉的环境,就又指另外一个方向。? ? 理解了慧慧的行为目的后,我们就能够知道怎样帮助她了。当慧慧提出要求的时候,老师带着她一起去寻找,使她对老师产生安全感,从而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的,于是消除了无助感。由于对依抚老师 建立起安全感,慧慧会将这种安全感进一步扩散到新环境中的其它因素。另一个例子是关于浩浩的。他已经不再哭了,但是却有一些莫明其妙的行为。他会无缘无故地踩别人的脚,然后仰起头来看着那个人,如果那人没有反应,就蹲下来用手撕人家的鞋子,一直到把鞋子脱下来,然后提着鞋子找到一个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藏起来。? ? 有一天小朋友们在玩“大龙”游戏,每个人都拉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襟,大家组成一条长龙,随着音乐舞动。依附老师将浩浩拉到自己身后,让他拉着自己的衣襟。后来老师觉得有点不对劲,回头一看,只见浩浩正用嘴咬着老师的衣服。老师蹲下来劝他松口,但浩浩又撕又打,老师刚站起来,浩浩马上跑到老师后面用嘴咬着老师的衣服不放。整个下午,不管老师走到那里,浩浩都用嘴巴紧紧咬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老师怕他太累了,就坐了下来。浩浩又开始扒老师的衣服,老师说:“那是老师的衣服,我还要穿,不然会冷。”可是不管怎样劝说,浩浩都不肯松手。最后老师只好把衣服脱了下来,浩浩马上抱着老师的衣服藏了起来。? ? 浩浩的行为乍一看不可思议,其实是通过这种行为建立安全感。他用脚踩着老师的脚,眼睛看着老师,如果老师没有激烈的反应,那说明老师是安全的,他就会由此开始信任老师。将老师的鞋子脱掉,是出于自己需要保护的心理,出于把自己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的需要。他将这种需要移情给了鞋子,将鞋子藏到安全的地方也就是把自己藏起来了。后来他用嘴叨老师的衣服,是因为他认为用手抓不紧,用牙齿咬着比较保险。正如前面的鞋子,这时,他把对安全的需要投射到了衣服上。? ? 理解了孩子的这些“奇怪”行为,我们就不再迷茫。浩浩虽然不再哭闹,但他还没有真正适应幼儿园。当他在这样做的时候,老师需要耐心的等待,在他向老师望去的时候,回以微笑。? ? 浩浩用这样的方式,探索哪个老师是安全的。当他发现所有的老师都是安全的后,就不会这样做了。这个时期成人如果不理解孩子,以为这是一种怪异行为或一种坏习惯,感到紧张,或者试图去消除这种坏毛病,就会破坏孩子对安全感的建构。? ? 注:依附老师——好的幼儿园都会为新来的孩子安排一个专门的老师,在孩子入园适应期内,这个老师负责与他熟悉起来,并专门照顾这个孩子,叫作依附老师。这样的幼儿园一般在一个时间段内只接收一个孩子,不会让众多新生一起入园。依附老师会在家长陪园期间负责与孩子混熟,家长离开后,就暂时代替家长,一天中任何时候都和孩子在一起,直到他能够离开老师找其他小朋友玩为止。

胎教音乐
  • 宝宝入园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