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关于儿童早期心理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肯定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早期的发展心理学家是以研究婴幼儿心理发展为重心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滞后,很难真正了解儿童早期真实的心理状态,于是将重心转移至青少年期。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计算机、录像系统、脑成像技术的应用以及遗传学、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皮亚杰理论在美国被重新发现,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等问题的提出,使得儿童早期心理的研究重新受到心理学家们的关注,进入了一个认识、研究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辉煌时代”。
大量研究发现:婴幼儿在感知觉、读写、问题解决、因果关系的认识、心理理论、内隐记忆等方面的表现,均比原来心理学家们所想象的要好得多、早得多,由此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成果。
2.皮亚杰的理论获得新进展
皮亚杰的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已完全成熟,并风行于全世界,可以说皮亚杰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集大成者。许多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对他的实验进行了几千次重复性的检验,这就促使皮亚杰的理论有了新的进展。
首先,许多心理学家在对皮亚杰的实验进行重复性验证时,发现了皮亚杰理论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从而加以修正和补充。许多研究表明,幼儿的认知能力一般要高于皮亚杰研究结论中的水平,而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训练,可以使他们的一些认知能力提早出现,并且许多重要的认知能力在幼儿期就已经存在,这与皮亚杰认为儿童较高阶段出现的认知能力在较低阶段是不出现的说法是相背离的。
其次,一些研究者开始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皮亚杰的经典课题,建立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模式,比皮亚杰的抽象描述更确切和具体。
最后,新皮亚杰学派反对皮亚杰仅仅研究儿童的认知和搞纯心理学的研究,而要求把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特别强调对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3.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得到空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