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表演成员分别选择了“迷路的小青蛙”的角色:山羊公公、小鸡、小狗、小猫、小青蛙、小青蛙爸爸等。当小青蛙哭哭啼啼找不到自己家的时候,小动物们都来帮助它,有的安慰它不要哭了,有的帮它找家,还有的根据生活经验询问它的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以便想办法找到小青蛙的爸爸妈妈。
分析:
在这里,幼儿以自己的理解,增加了一个情节,惟妙惟肖地再现了生活中的经验,幼儿对于表演常常有着自己的理解,并按自己的理解表演,而作为教师的我以喜悦之心去发现、欣赏幼儿每一点的创新,对幼儿的这种创造性表演进行鼓励、表扬,因为这样,幼儿才会在表演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感受到表演的乐趣。
制作道具
案例四:
商定好了主题名称,并以自己的理解创编了表演秀“春天”,孩子们个个都很兴奋:“现在我们可以表演自己身边的故事了!”可是,表演需要道具,活动室一边提供着皱纸、笔、剪刀、双面胶、糨糊,孩子们开始自己制作,他们把自己画的角色形象剪下来,挖两个洞做成面具头饰,他们用皱纸剪成一小段,小手左一捏,右一捏,便成了一根根柳条。
第二天,孩子们还从家里带来了风筝、太阳帽……“春天”中的每个角色都按照各自的特征装扮了起来。
分析:
对于幼儿来说,表演的角色造型、道具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能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促使表演顺利地进行。而且,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不仅体现在表演中,也体现在制作表演道具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使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材料制作表演所需要的道具,特别是纸、笔、纸盒这样的原始材料,为幼儿的探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其次,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发现制作道具的方法,探索、思考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发展的过程。实践活动告诉自己,直接地传授制作方法也许能使幼儿较顺利地制作出道具,但这样做对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毫无益处,相反,剥夺了幼儿创造性发展的机会。
集体讨论
案例五:
各组排练好了,聚在一起开始表演。
动动组以《中国功夫》表演,其他小组坐在下面当观众,表演结束了,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他们跳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如果你来跳,你们会怎么做?”
分析:
孩子们讨论后,我鼓励幼儿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动作进行表演。在幼儿有需要时,我给幼儿提供意见,帮助幼儿注意运用动作的力度、动作的亮相、生动的表情来塑造角色。在此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而是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演,引导幼儿讨论,让幼儿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次次宽松民主的表演与讨论中,幼儿的表演由简单呆板到丰富生动,表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成功演出
案例六:
4月27日演出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孩子们早早地就把表演场地布置成剧院的样子,邀请好的原班主任潘老师和他们小小三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坐在座位上当观众。不一会儿,戎园长、陶园长她们俩也来了。
演出开始了,各个小组分别做好准备,扮成他们喜欢的角色——演员、观众,轮流上台表演。
孩子们配合默契、大胆自信的表演得到了大家一阵阵的掌声,孩子们一个个兴奋得小脸红红的。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