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析:
幼儿素质启蒙是我们教师教育的大目标,而德育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指南解读》告诉我们,老师心中只有时刻记住大目标,才会随时捕捉和生成教育小目标。所以老师不仅要注重预设德育教育大活动的开展,同时不放松幼儿生活细节中的德育教育。这样幼儿才能在一日生活中,在老师不断引导下,通过一个个生活细节,逐渐积累良好的德育经验,养成良好的德育行为,从而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本案例从幼儿一日生活的细节这个角度记录了德育教育的实践体会,与同行共同研究与探讨。
镜头一:来园值日
案由:早上来园时,只要你稍留神,你就会在大门口发现有三四位大班哥哥姐姐在认真地值日。有的在指导和帮助弟弟妹妹洗手;有的在彬彬有礼地招呼同伴和老师;有的在手牵手地领着弟弟妹妹走入班级或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大四班的幼儿在学着值文明礼仪岗。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引导下,这些孩子认真负责的行为得到孩子的喜爱和大人的称赞。
分析:虽然这是一个非正规的教育环节,但是它蕴涵了深刻的德育教育契机。关心他人的情感、责任意识、文明礼仪、不怕苦不怕累、独立自信等的良好品质培养,可以在这里得到熏陶和发展。所以,我常常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参与这样的活动,使德育教育在细微处体现。
镜头二:整理床铺
案由:午睡起床,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起床的生活活动。瞧:有的穿着衣服,有的折叠被子,先完成的小朋友便在老师鼓励下两人合作叠起小床。有的把床搬来交给老师;有的两张两张叠在一起,个子小的孩子也不甘落后,热情地帮助动作慢的同伴整理被子……看着经过自己与大人共同劳动换来的成果,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孩子们更多了一份自信与欢乐!
分析:整理床铺看来是大人的事,特别是叠床铺具有一定的体能消耗,但是它却蕴涵着许多品德要素的培养:孩子在参与活动中,培养了劳动意识;合作完成任务意识;激发了关心集体的情感;懂得集体的事大家做的道理;也体验了大人劳动的辛苦;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孩子亲手劳动,体验了完成任务的成功与自信,这样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对于大班孩子发展具有积极的挑战意义!看着一天比一天多的孩子参与这项活动,我的感触很深……
镜头三:生成活动
案由:集体户外活动,二位孩子擅自离队;学习活动个别孩子想自由说话就自由说话;盥洗室回来,2—3位孩子常常故意在地上翻滚…..针对班级中生成的小问题,老师及时地观察在眼里,发现一件通过及时随机教育解决一件。如:针对沈一锋孩子想自由说话就自由说话的问题,在个别谈话的基础上把他的行为抛给孩子,开展班级常规大讨论。讨论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对其中的危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随便说话,影响了大家学习,老师说话也听不出了。有的说,你有话可以举手发言……在大家的讨论中,沈一锋和全体小朋友懂得了要从我做起,建立良好的听说习惯的道理。总之,针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种种问题,通过集体讨论、个别帮助等形式逐步建立班级良好的常规。
分析:班级是孩子生活的大家庭。健康向上的班级集体是熏陶孩子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场所。而良好班风的形成就是靠不断地针对性地解决一个个发生在幼儿身上和班级中的问题实现的。孩子好模仿,分辨是非能力差,个别不良的现象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引来更多的孩子模仿,从而影响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所以针对性的随机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孩子们也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教育不断地进步,有利于良好品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