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孩子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2月02日 12:52:22 

?”

  谢雨宸也有些不高兴了:“我又不是故意的。”

  两人赌气都不扫了,把扫把和簸箕一扔走了……

  看到这里,老师刚想走过来做“和事佬”,丁驿宁冲过来一脚踩在了沙子里,大叫:“啊呀,这里怎么有一堆沙呢?”其他孩子也发现了,纷纷围了过来。

  赵宸言自告奋勇:“我来扫!”于是赵宸言拿着扫把开始把沙扫进簸箕,可是他也没有成功,这时孩子们开始讨论并也想来尝试了。

  王弈乐说:“把簸箕放在地上再扫吧。”

  说着,王弈乐开始尝试起来,她按照自己的想法把簸箕放在一旁,想用扫把把沙直接扫进簸箕,可是没有成功,反倒弄得沙又扬了起来。

  丁驿宁说:“不对,簸箕应该拿在手里的,我来。”

  于是,丁驿宁一手拿簸箕一手拿扫把又开始了尝试,只见他把簸箕对准沙子,再用扫把将沙子扫进去,因为太用力了,沙子被扫进簸箕的没有多少,扫在自己手上的倒不少。

  接着,金毓雯也参加到“扫沙”行动中,她帮丁驿宁拿着簸箕,丁驿宁将沙扫进簸箕,丁驿宁扫到哪里,金毓雯跟到哪里,配合“默契”,经过两人的坚持和努力,沙终于被他们成功扫进了簸箕,大家都高兴极了!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败下阵来”,又一个一个自告奋勇地尝试着、看着孩子们终于经过自己的尝试和努力知道并掌握了扫沙的正确方法,作为教师的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带头为孩子们鼓掌!不仅如此,我还故意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孩子们再次演示一次,这下全班孩子都投来了惊叹的目光,有人还高叫:“我明天也来扫!”“我也要来!”

  你能相信这是我们小班的孩子吗?我信!

  反思

  陈鹤琴老先生曾经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没有什么能力的。后来与环境内、社会相接触始渐渐地稍有知识,稍有能力了。他与环境和社会相接触的机会愈多,他的知识愈丰富,他的能力也愈充分。倘使我们不给他玩弄沙土,他断不会知道沙土的性质……”今天在游戏中幼儿有了充分的机会和沙“零距离”接触,这能让孩子了解沙的性质,但沙在游戏中的运用也引出了新的问题。所以别小看了“扫沙、扫地”这样的小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就可以看出,孩子们在自己不断的尝试、失败、思考、再尝试中经历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知识和技能的联结。他们真正掌握了“扫地”的技能,习得了直接的经验,并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孩子们在做中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更关键的是他们的学习为今后的生活提供了基础,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在“沙滩”上玩沙把沙撒出来,因为我们的孩子在每次的游戏结束后都会自觉地拿起扫把簸箕开始清扫,而且扫得越来越干净,时间也越来越短了呢。我们的教室也变得越来越干净了,因为孩子们不光扫沙,还能把教室里的脏东西都扫进簸箕,帮着陈老师打扫教室呢!

  其实,回顾整个案例,我更深一步地理解了陈鹤琴老先生“做”的内涵,它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因为孩子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