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2月02日 12:28:27 

的。”

  “4块。”

  “我有12块。”

  “我来帮你划。”(孩子将12元划去,应该扣去4元,但是孩子却写上了20元。)

  顾客走了,两个孩子又开始自己的整理电线的工作。

  “啊呀,我们的材料快用完了。”

  孩子们还是继续将自己拼搭的玩具进行加工。

  9:20结束游戏。

  教师讲评:

  教师:“今天陈老师发现了一件新鲜事,小区里多了一根一根的东西,请建筑师来介绍一下吧。”

  幼儿:“那是我们搭的天线,我在马路上看到过的。”

  教师:“电线有什么用?”

  幼儿:“小区开灯,工作人员就会把电传到电线,再传到家里。”“点灯也需要电。”

  教师:“哪里需要电?”

  幼儿:“电池有电。”“电池不需要电,原本它就有电。”“电话、电瓶。”“手机没电不能够用小电池,要充电。”“电风扇要电的,才会转。”------(右二说了许多关于用电的电器。)

  幼儿:“煤气灶也用电的。”“不用电的。”“用电池的。”

  教师(另外):“我家里用的是由插头的。”

  教师:“那么今天我们回家调查一下,看看你们家里的煤气灶是用电池的还是不用的,或者是用插头的。明天再来分享。”

  分析:

  主题游戏是通过一系列活动不断向外扩展延伸最后形成的一个有机的动态的网络系统。这次在桃园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游戏体现了幼儿在环境、材料的互动中主动的接受游戏、并积极参与游戏。教师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关心的焦点和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生成有教育价值的主题游戏。并按主题游戏的网络联系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开展起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1、游戏源于生活

  我们的小区是幼儿最熟悉的环境,这个建构游戏是将结构和积木相结合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幼儿喜爱建构游戏,因为在角色性的建构游戏中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在西瓜班老师介绍的时候我了解到他们是三个主题共同进行,可以说“我们的小区”是进行到结尾的一个主题,但是幼儿喜欢,教师将游戏一直进行下去,让幼儿的主题认识更加全面,也在游戏中探索新的问题。所以在游戏的总结阶段教师将问题放在了建构游戏中幼儿自己生成的“电线”中。

  2、教师的干预:

  干预以观察为依据

  教师的“教”,从广义上来说,是对幼儿“学”的一种“干预”,或者说,是对幼儿的“学”施加的影响。这种干预,从干预者的意图或意向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性质:

  正向的

上一篇:有卡走天下
下一篇:可爱的蚕宝宝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