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上提鞋,三个孩子低头挤成一团,穿好后,佩佩很兴奋地向我报告:“老师,微微帮我穿鞋,扬扬帮微微穿鞋!”孩子们都很开心,等到过马路的时候,我说:“谁愿意帮老师照顾小弟弟小妹妹啊?”孩子们总是欣然地拉起手,这是组织迅速拉手的法宝之一!
其实,大点的扬扬本来喜欢追着比他大的孩子玩,对小孩子总是“不屑一顾”,他妈妈甚至担心他在情商方面的发展。我就经常观察扬扬的表现,一见到他拉起小弟弟的手,就常常鼓励他:“扬扬真棒,帮助老师照顾小弟弟。”结果,好胜心强的扬扬就学习对弟弟妹妹照顾有加,还带头响应老师的各种“号召”呢。
蒙氏教师的思考:
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倡导“混龄”,孩子从两岁到6岁不等。一般情况下,较小的孩子喜欢跟在大孩子后面,模仿大孩子的举动,甚至到了“迷恋”的程度,一天不见就想念,这样,小孩子在追随的过程中学到了新东西,获得了信心,很自然地完成了一些成长的过渡。
“混龄”的状态对大点的孩子也很有益。他们知道在世上有更小的孩子需要照顾,学习了给予、关心和体贴,慢慢屏弃了家中“独苗苗”的一些不好习惯。我想,混龄的幼儿园该是对独生子女生活的一种补充吧!
故事三:与成人平等的心态
天天刚入幼儿园的时候,常常用激烈的躯体动作表达对老师的亲近,或以此引起老师的注意,几乎所有老师都被他撞过,我一直很担心他伤到别的孩子,所以格外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我的担心被证明是多余的:天天的人缘很好!那天,微微和冉冉玩起“把大门”的游戏,别的孩子只有在“大门”打开的时候才可以通过,而微微很大声地说:“天天可以过,天天是我的朋友!”
的确,天天很少争夺玩具,对“弱小”的朋友总表示关注和同情,拉小弟弟的手,或在他们不开心的时候去安慰他们。不管是新来的老师还是参观的客人,天天总是会主动表示关心,搬个椅子给客人坐,或者拉客人的手引领他们找校长,一脸的庄重。这让我感觉到,在这个3岁半孩子的心中,他和成人的平等的。
蒙氏教师的思考:
事实上,天天所表现的“与成人平等”的心态,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常让我们感觉惊喜。的确,这其实就是他们建立友谊的基础。互相理解、包容、尊重,用于接受友情的“考验”,最终享受友情的甜蜜。这些是他们在家中无法享受的心灵“按摩”。从孩子的友谊中,我们成人可以找回一些失落的东西。
PartⅡ初尝竞争的滋味
故事四:好胜心的“魔力”
排队时最能立竿见影的把孩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孩子飞奔而来,忘掉一切规则、友谊,“据腿力争”(紧紧抱住老师的腿)的抢着要排第一;另一部分孩子缓缓而来,嘴里哼着儿歌,津津有味地笑看“龙争虎斗”。事实上,好胜心人人都有,就是表达的方式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