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伴关系看独生子女(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5年01月28日 10:29:53 

  那么我还知道一个现象,我在上海采访,一个老师当了多年的班主任,跟我讲起她的学生,突然讲起她儿子了,她儿子矮矮的、瘦瘦的,特懂事。但是有一天,同学们在教室里闹,结果呢,把 她儿子挤在门后边,这个时候他们居然就使劲推这个门,大家知道这个门后是个死角,就说他是没有地方可逃的,很多孩子挤这个门,生生把她儿子的胳膊给折断了。所以他妈妈讲起这个事特别痛心,所以在我们的孩子的生活中,实际上有很多很残忍的事情发生。你看看媒体最近很多报道,是有攻击性的。但是有的时候确实他们是一种不理解,所以说呢,孩子的同伴交往,实际上是一个走出自我中心的过程,他一定要意识到别人的存在,一定要有同情心,能够善解人意,他才能学会这种交往。那么儿童的这种攻击性从哪里来?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身上会或多或少有一点攻击性,有暴力行为的孩子,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往往是他本身受到了一些伤害,他这个时候特别容易去攻击别人。第二个问题就是说父母的干涉和误导也影响孩子的同伴的交往,我们在1996年的全国的大调查中发现,72%的中小学生独生子女的父母们,他们说我希望我的孩子有好朋友,甚至还有79%的父母说我欢迎孩子把他的好朋友带到家里来,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另外的一些事情,就是说81%的父母说我希望我的孩子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75%的父母说我对孩子交朋友有严格的要求,71%的父母说,我反对孩子有亲密的异性朋友,我反对他们和一些学习不好的人交朋友等等。你看这是父母对孩子交往的一个态度。所以父母的这种态度不能让孩子跟学习不好的人交朋友,要和学习好的人交朋友,可是孩子们说了,我们当然有感觉,这个朋友不是按照分数来划分的,有些学习好的人不够朋友,有的没有情趣,跟他在一块来往我很没劲,这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因为孩子的交往是根据性格、情趣,往往是双方有互补性,所以父母的这种态度也是一个问题。

  那么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是与同伴交往的水平影响他的社会地位的差异,我想每一个从儿童时代长大的人,你回首一想都会知道,每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按照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有三种:第一种是明星,第二种是处在一个中间状态,叫游离者,第三种最惨,叫被拒绝者。那么被排斥者呢,经常有消极心态,愿意和群体作对,和班里作对,和什么都作对,他被排斥嘛!那么在同伴交往中处于明星地位的孩子呢,他们往往是综合素质比较好,比方说他碰到了难题他会商量,他想借你的东西会说,我很喜欢这个东西,你能借给我吗?他考虑问题比较周到,或者比较有些过人之处,有组织能力,所以说与同伴交往的水平影响他的社会地位的差异。那么在交往中如果不加引导,有的孩子在交往中就会有失败感、挫折感,最典型的一个案子,北京几年前审判了一个年轻的贪污犯,小伙子才二十几岁,贪污一百万。最让人惊讶的是他贪污了一百多万,别人以为他不是买房子就是买车了。结果他这个钱呢基本上不是给自己留的,都是给哥们用的。这个人说咱们是哥们,我现在要买车,能不能帮忙,没问题?借你十万。那个说我要买房子贷款,很困难了,咱们是好朋友,能不能帮忙?没问题,十万。钱基本上是这么花的,后来分析小伙子怎么回事?这个小伙子从小就交不大上朋友,觉得大了之后,觉得没有朋友的人矮一截,没有朋友的人根本在世面上没法混。他就一定要想办法交朋友,这也是在交往中失败的一种现象。可能孩子有各种方法,是不是?比方说拿家里的东西,甚至给别人背书包,甚至给别人做帮凶的,他害怕自己处在一种孤立的、受冷落的状态。孩子是很不容易忍受这种孤独无助的状态,所以这都是一种独生子女交往中的失败,那么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问题,独生子女交往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那么我们再来看第三个大的问题,怎么样去引导独生子女学会交往?我因为做了几十年的儿童的教育和研究,我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就说儿童长大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那么社会化的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他的群体性。就是说儿童长大,他是在群体的交往中长大的,再好的父母都不能代替伙伴的这样一种交往的体验。所以说呢,他一定要重视他的同伴交往。第二个特点呢,是他的实践性,他是通过亲身体验,去明白很多道理的。他离不开一种实践,那么同伴的交往本身也是实践。我就常想,我小的时候,也是有的时候朋友好成一个人,后来又闹别扭分开。后来又怎么怎么恢复友谊,有的人疏远了,有的人有了新朋友,但是这些使你理解了什么叫人?什么叫社会?什么叫孤独?所以我们要看到儿童的社会化是离不开同伴的交往,群体的交往。那好了,在引导独生子女学会同伴交往中,我觉得有三个原则需要提出来,第一个原则那就是学会发现他人,尊重多元文化,善于和不同的人共同生活。第二个原则叫做要引导孩子要学会相互学习,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独生子女有一个缺陷,因为在家里往往比较容易受宠,不大容易去发现别人的优点,特别是小学生,比方说你让小学生给某个同学说你看看他有什么缺点?哎呀!大家都是话很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说了很多。如果你说大家想想看,他有哪些优点,大家一下就沉默了,不知道,没看见。儿童时候吧,眼睛特别尖,老看别人缺点,有儿童心理的特点,但是这个呢,就需要引导,一定要引导他慢慢发现别人优点。你只有发现别人的优点,你才会和别人交往,这个是很重要的,我去采访过社会学大师费孝通,老先生就说了,让孩子相互学习。同伴交往的一大功能就是相互学习,为什么?因为儿童的学习是一种观察性学习,儿童懂道理经常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我看看你怎么做,你挨打了,我可要小心了,我要注意了,我小心了,我不能挨打。你烫伤了,我也得注意,我这么做也会烫伤,这是间接学习、观察学习,所以说孩子在一起是全体社会化在相互影响,所以要让他在交往中学会互相学习。当然还有第三个原则就是我们的孔老夫子说的,君子合而不同。我尊重别人,我善解人意,我愿意帮助别人,但是不等于失去我自己,我要保持我的个性,我要保持我的优点,对不对,我要保持我的见解,但是会友好地相处,所以说这三个原则可能对于引导我们的独生子女、包括所有的孩子学会同伴交往是有益的。

  • 同伴交往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