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孩子伤心的哭着回家了,说是在学校玩抓人游戏,大家总是让他当抓人的,还设置规则故意为难他,他很伤心。这种情况就可以认为孩子在同伴交往中被欺负了。因为,欺负并不仅仅是打人,还包括各种身体和精神上的暴力侵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最常见的欺负就是打人、抢玩具、对人吐口水、不让别人一起玩游戏、取笑、骂人、嘲笑人等等。
谁会被欺负,谁在欺负人呢?
在幼儿中,一般是高大、强壮的孩子欺凌弱小的孩子;但有些孩子虽然个子高大,却害羞、胆小、退缩,也容易受欺负;有的孩子初来乍到与大家不熟,有的在长相、习惯上与别人不太相同,也容易成为受欺凌的对象。
常欺负别人的孩子,有些有比较强的控制欲,通过欺负别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有些则是因为自己曾受欺负或常受欺负,欺负别人是一种报复或发泄;还有些孩子只是参与或追随别人欺负他人,以使自己归入强势的一方,或避免受强势一方欺负。
欺负有怎样的杀伤力
常受欺负的孩子往往会陷入伤心、愤怒和屈辱中,并感到自己软弱、无助、渺小,自信心受到打击。而欺负别人的孩子往往也很孤单,因为别人会躲避和疏远他;在对别人施暴时,他们也容易因对方还手而受伤。母亲大学亲子教育专家认为,欺负行为无论对受欺负方还是欺负一方的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成人要帮助孩子远离暴力。
怎样帮助孩子直面欺负
当孩子受欺负后,好好安慰他、消除他的不良感受很重要。有些父母骂受欺负的孩子“没用”、“胆小”,这样非但不能让孩子变得坚强,反而会让他更沮丧、无助。
此外,教孩子反抗暴力、保护自己,不让施暴者得逞,可以减少受欺负的现象发生。比如:教孩子大声对施暴者喊“不许欺负人”,推开他,抓住他的手制止他打人;受到嘲笑、辱骂时不要退缩、哭泣,而要大声抗议,或不予理睬、平静地走开,或用幽默的方式反击对方。
如果孩子受到比他强大很多的对手欺负,一方面要教孩子积极寻求帮助,比如找老师、父母等成人为自己做主,另一方面要教孩子避免单独与欺凌者相处,必要的时候可以跟幼儿园联系转园或换班。
平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发展人际交往能力,鼓励他结交朋友。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和朋友圈子,他受欺负的几率会减少,心态也会更积极和健康。
最后,如果孩子性格过于软弱、被动,父母要检讨自己的养育是否存在偏颇。比如,对孩子过度保护、控制,易使孩子养成过度依赖、胆小、缺乏自信等个性上的问题。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鼓励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健康的自尊和勇敢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