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8)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24日 22:32:18

  文文说:用手"鹅卵石、花生、和绿豆捡出来,放到三个碗里就可以了"

  老师问:还有什么办法?

  亮亮说:先用筛子把最细的沙子筛下来了,剩下的就再捡出来就行了

  老师又问:还有什么和他们不一样的办法?

  冬冬说:我们三个人合作,一个人捡鹅卵石、一个人捡花生、一个人捡绿豆,剩下的就是沙子了,

  红红说:捡的办法是好,可是绿豆也太小了,不好捡,会很慢,我们做两个筛子,一个用沙网,筛沙子,再把沙网的眼扣大一点点筛绿豆,这样就更好了,

  师:哪种办法最方便、最快呢?有的说冬冬的办法快,有的说红红的办法快,孩子们讨论的很热烈,最后老师说你们分组实验,用你们自己认为最快最方便的办法来试试吧!

  ------当教师向幼儿提出开放性问题时,会刺激幼儿自己产生具有新意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教师也能从幼儿的回答和提问中了解幼儿当前的知识经验水平状况。

  6、积极有效的追问

  "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的问原因、问下落。教师的"追问",往往是要了解幼儿"为什么会这样的想?"、"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会这么做?"换句话说,也就是教师想通过提问,来了解幼儿所思所想而采用的手段。

  案例:在"神奇的水柱"科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粗细不同,水的水位相同,小孔的高度相同的两个瓶子,分别标号为1号瓶和5号瓶。

  教师提问:"你认为哪个瓶子上的小孔喷出的水远?"

  幼儿回答:"我认为1号喷得远!"

  幼儿回答:"我认为5号喷得远!"

  此时教师及时追问:"你为什么认为1号喷得远!" "你为什么认为5号喷得远!"

  幼儿回答:"因为1号瓶子粗,所以我觉得他会喷得远。"

  幼儿回答:"因为小孔的高度一样,5号瓶细所以我认为它喷得远!"

  通过教师的"追问",某一个孩子思考问题的逻辑想法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不仅使教师了解了孩子的思维过程,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倾听、理解他人想法"、"发现他人问题"、"同伴互相质疑"等师生、生生互动的环境。在下一步的活动中,有助于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更加广阔的探索思路。

  总之,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应遵循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应尽量避免向幼儿提出指向明确或有鲜明倾向性的问题。因为幼儿往往会揣摩教师意图作答,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形成一种依赖教师暗示的不良思维习惯,遇到问题并不作积极思考,而是猜测"老师想我怎么答"、"怎么答老师才会喜欢";此外教师也应尽量不向幼儿提出只有两种选择答案的问题,如"对不对"、"好不好"等等,这种二者必选其一的问题限制了幼儿的思考,长此下去,幼儿原来活跃发散的思维难免会陷入非此即彼的僵化巢臼之中。

  (三)运用多种方法、途径、手段,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1、为每个幼儿提供真正的探究机会。

  在科学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尊重支持的环境,给每个幼儿真正探索的机会,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活动在前,讨论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的原则,先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观察、动脑、动手,教师不急于告诉方法、答案,例如: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活动,首先让幼儿用手触摸感知物体,帮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不同物体的感觉。让孩子自己探索材料,自己发现,在幼儿充分活动独立思考后,再由教师给予归纳、小结。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