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换一种眼光看教育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1年11月15日 11:31:22

  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在传统智力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教育观念支撑着目前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并形成了以这种智力观为基础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多元智能理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向传统的单一智力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1)对传统教育智力内涵局限性的挑战。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多元的,包括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等,而不应局限于以语言和逻辑智力为核心的传统智力,所以认为传统智力的内涵具有局限性。

  (2)对传统教育智力与现实世界割裂性的挑战。传统智力注重人脑的智力水平。而多元智能则强调人在实践中人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智能。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把人的智力和现实密切结合起来。

  (3)对传统教育智力活动过程凝固性的挑战。由于传统教育活动比较单一,仅仅是传授--接受的关系。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这种凝固性认为智力活动是一个多种智能互相作用的过程。

  传统智力理论只局限于学业智力范畴,只通过传授学业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只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一系列偏颇不但对学生智力的发展造成了直接的不良影响,而且也从整体上导致了学校教育以片面追求学业成绩为目的,而最终导致教育难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试化倾向。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传统智力理论支撑了教育应试化现象,而多元智能挑战的正是这种应试化现象。

  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种教育哲学,从新的角度来看问题,拓展了人们的视野,能帮助我们更为清晰地来认识人,来认识人才。

  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一个"以人为本"的问题。我认为,多元智能理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什么是以人为本?我们以前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的,我们的教育方针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有一段话,他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的。这是对"以人为本"的一种很重要的诠释。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社会的发展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使社会发展,而社会的发展的目的又是为了人的发展。

  "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实际上也就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我所讲的换一种眼光看教育,就是说要用"以人为本"的眼光来看教育,来实施教育。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之下,我们的教育观念应该在以下方面作些调整。

  一、以人为本,调整教育观--根雕原理弃之荒野的树根是无用的废料,然而到了根雕艺术家手里,经雕琢却成了艺术品。这种加工,不仅使树根具有了艺术价值,它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也提高了。

  从某个侧面说,教育也像一位根雕艺术家加工一个根雕艺术品的过程。

  首先要关注教育能力。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对教育来说,好的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能力上。以前;我们看一个学校的好坏,大都看它的毕业生情况。其实毕业生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结果,它不一定能完全体现一所学校的教育能力。优质教育的重要特征是高水平的教育能力,即高水平地促使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其次要关注服务对象。我们的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所以要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把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和提升学生的弱势智能结合起来。

  再次要关注教育的效益。在重视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重视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比,遏制公共教育经费使用的盲目性。现在教育投入不足是一个大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教育是一种很重要的产业的属性,它是有投入和产出的。当我们进行一个学校与另一个学校比较的时候,应该把投入产出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在有的学校进行了特别离的投入,而在另一个学校教育投入特别低,却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价这些学校,这也是不公平的。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