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换一种眼光看教育(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1年11月15日 11:31:22

  二、以人为本,调整主体观--过河原理一个学者要过河,当小船来到河中央后,他询问船夫到对岸的距离时,发现船夫的语言有基本的语法错误,就很看不起船夫,说:"你这半辈于白活了!"船夫没说话。船继续往前走,忽然狂风大作、波涛汹涌,船夫问学者:"你会游泳呜?掉在水里能辨别方向吗?"学者回答不会。船夫说:"我的船就要翻了,你这辈子真是白活了!"这个故事说明了解决不同问题需要不同的智能。现在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注重的是"解答"问题的能力,而实践中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想,如果让那个学者坐在教室里设计游到对岸的方案,我想他能设计出十几个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我认为各种智能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差,每个人都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观的领域不同而已。所以,我们不能说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应该说,哪个学生在哪一个领域里更聪明。

  应该把所有的学生看成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要在微观领域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应该看到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智能,不能以唯一的目光看待学生、唯一的方法教育学生、唯一的标准评价学生,特别是要防止以一部分"明星"学生为主体取代所有学生为主体。

  三、以人为本,调整发展观--图钉原理图钉有一个图钉盖和一个图钉尖,这两者都有的话就可以按在墙上,如果只有一个图钉尖或只有一个盖我们都按不进去。

  对人才来说,坚实的素质基础就好像图钉盖,良好的个性特长就好像是这个图钉尖,人才就是素质基础和个性特长的统一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该是使学生的素质基础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挥的教育,而不应该只是指素质基础的全面发展,当然素质基础的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发现自己的不足,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扬长补短的教育,而不是一个填平补齐的教育。在目前推进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当中,许多人把全面发展理解为均衡发展,把均衡发展理解为平均发展,然后进行一种填平补齐、达标式的教育方式:郎平排球打得非常好,物理不太好,就不要练球了,要多花点时间来学物理;刘绍堂文学水平比较高,但是数学差一点,所以不要写作了,要多花点时间来学数学。如果我们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变成一种扬长然后补短的教育,我们永远难以培养出优秀人才来。

  四、以人为本,调整教学观--饮茶原理日本有一个名将叫丰臣秀吉,一次作战以后他很渴,找人要水喝,这个人先端给他一大碗温度比较低的水,他一饮而尽;后来给他端了一碗浓度稍微大一点的茶,他又喝了:最后给他端了一小碗温度比较高的浓茶,他就慢慢地品。他喝了以后觉得这样的喝法很舒服,然后反过来问那个人:"你为什么这样给我喝水?"这个人说:"你刚打完仗,,比较渴,所以我给你一大碗温度比较低的水;你喝完这碗水之后可以喝一点茶了,所以我就给你一碗浓度稍微大点的茶;你休息过来后,需要的是品茶.所以我给你一碗温度比较高的浓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最好的服务是适应对方需要的服务。我们教学观应该从教育活动的实际出发,要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解决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结合。法的应用。多种教育方法的应用是适应不同学生的智能优势的,有些学生只要你写一个定义他就知道这个定义是怎么回事,因为他的语言智能很强;有些同学你一进行公式推导,他就明白怎么回事,因为他的数学推理能力强。但也有的人用这两样都解决不了问题,还需要其他形象的办法来让他理解,所以必然要有一个教育方法的综合应用问题。

  我们强调个性化教学研究,但是我国有着大班化背景,全国范围内初中55人以上的班叫大班,65人以上的班叫超大班,全国范围内大班和超大班加起来所占比例为 51%。在这种大班化背景下如何解决个性化教学?我觉得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个性化教学的优良传统,探索新形势下的复式教学,这种复式教学远远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简单的复式教学。我国的西部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研究,创造了很多经验。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隋况,采取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要进一步深化到适应学生不同需要的教育上去。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