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设与主题相适宜的活动区。根据主题目标调整活动区,活动区的设置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主题目标和实际需要随时进行调整,更换。如孩子们参观图书馆,了解到图书馆的布局,用途。阅读的规则,借阅的手续后对图书馆的兴趣更加浓厚。于是我们便和孩子们共同商讨将班级布置成图书馆,并对活动区进重新调整把活动室划分为:图书借阅室,图书出版社,采编室,图书院等在由阳台创设成的图书借阅室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制定了借阅规则,和读者须知。他们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了借书证。图书出版社里孩子们用各种方式制作出字书,连环画等各种有趣的新书。采编室里孩子们忙着分类统计图书,图书医院里孩子们把破旧的图书分类,用不同的方法补书,还为中小班的弟弟妹妹把生病的图书治好这样一来活动区就成了主题活动实施的主要场所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投放多功能的材料
将主题目标物化:活动区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也不同,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一样。为了更好地实施主题目标我们试着让材料说话。对幼儿起到了一种暗示和间接指导的作用。
安全性:必须考虑幼儿的身心健康,他们对危险认知的缺乏要求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提供的设施必须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生产的。
趣味性:必须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使每个幼儿通过游戏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系统性:活动区必须根据幼儿身心的发展要求循序渐进,前后衔接,协调一致。随着游戏的深入幼儿的身心得到同步发展。
实践证明,人的诸多素质都是在与他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分区活动作为一种强调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优势活动形式被重新提了出来,并赋予新的使命。分区活动是一种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教育形式。它要求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具有良好氛围和不同特点,不同要求的教育群。它主要是通过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良性互动来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自选,协作,互动,良性。
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 有机的处理好分区活动与集体活动的关系:分区活动与集体活动各有优势,互有长短。分区活动见长于提高孩子的独立,动手能力;而今天活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集体观念,合作,适应与社会性。因此,我们目前采取的是各占一半。
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安排活动区域:小班的孩子刚入园,年龄小,纪律观念差。适宜安排在比较平坦,色彩丰富,使用器械简单的环境中;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活动区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有一定技巧的活动;大班的相对较老练活动区域以动脑,动手能力的培育与强化为主。
活动后的总结:
每次活动后的总结非常重要。儿童的持续关注力很有限,经常是活动时十分积极,踊跃,。结束时一哄而散。此时教师的引导尤其重要。实施的好,幼儿由此产生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一次活动快结束时恰好有一家长来接。孩子丢掉快要完成的作品转身就走。老师没有当场硬性的将其喊回来收拾玩具,而是启发都在关注次事的幼儿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这样处理。经过一番辩论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答案。当第二个来接孩子的妈妈到来时他没有马上就走,而是让妈妈等一下自己收拾好玩具再走。妈妈有点意外但很高兴,因为她看到了孩子的成长。而这一切就是在刚才的一幕后潜移默化完成的。从此之后无论那个孩子走都会将自己的东西收拾整齐然后再离开,在家长中产生良好的口碑。
李一林
桂林市七星幼儿园分园
2006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