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论文:混龄区域活动赋予老师的挑战(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01月10日 12:19:19

    教师观察指导挑战(一)、关注幼儿的活动。

    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之一是让老师从关注活动的结果转为关注活动的过程,更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水平。

    在混龄性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开展活动时,教师不能急于用预定的目标去“圈住”每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孩子要有幼儿近阶段的发展水平的小目标——孩子需要发展的目标。所以,不但每次活动都要有个重点指导的内容,还要关注孩子活动的过程,便于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大一班的泡茶,陈红和顾春花老师非常有耐心的和幼儿共同参与实验,共同品尝不同温度的水泡出来的茶的味道,幼儿既开心又舒心,还知道了泡茶的一点知识;再如大二班益智区的棋牌类,黄金花和程水花老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指导的重点也不同,小班认数,点数;中班数数知道比较,要有一定的规则的约束;而大班要掌握规则,学序,还要自己能够制定规则,人人遵守,相应的投放了活动的材料,也是充分的满足孩子的需求的。中一班表演区一开始是老师担任主持人,组织活动,而现在老师让幼儿自己担任活动的主持人,让幼儿自己组织活动的内容,老师只是作为朋友、伙伴参与,都让幼儿感受到了活动的自主性、自由快乐。所以老师要善于学会等待、学会观察,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给幼儿自由选择机会和权利,让幼儿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主动解决问题、促进幼儿主动地自然地得到发展。

    挑战(二)、加强语言的指导。

    幼儿园老师总是话很多的,所以大家都有这个感觉,幼儿园的老师怎么象幼28家28儿童
    个老人呀,喜欢唠叨。但对于我们幼儿园老师来说,是不善于言语的指导的。老师虽然也知道不断重复相同的话语,就是运用语言在启发孩子、引导和强化孩子。但是如何运用正确的语言、去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孩子还是比较的欠缺的。通过多次的实践和交流互动,老师们在运用语言的指导上还是得到了有效的进步。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认识到,语言分为显性的、隐性的指导。显性的语言指导是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来的,突出一个直观性、趣味性、生动形象性,单刀直入式的直接启发指导。如;试试用这个小兔印章,好吗?用筷子夹弹子方便呢还是用勺子盛方便?棉花和石子哪个重?哪个轻-------

    隐性的语言指导是间接对中大班幼儿进行语言的指导,采用启发引导式的语言,如:“还可以制定什么样的游戏规则?”“还有什么秘密?”“为什么天平会倾斜?”等等,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学习探索的欲望,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

    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一定要以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为主,以鼓励幼儿主动创造性的活动为点,以尊重幼儿的人格为重,观察不同的活动材料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兴趣性、适宜性、充足性。当然,重点是要观察幼儿的活动探索情况:幼儿当前的兴趣是哪些;有什么困惑;为什么这样做;各个年龄层次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个性差异等。在观察中,教师要随时随地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愉快、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理解他们的“不同言行。”

    我们的教师初步形成一个共识,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进入“创设环境,投放材料——观察引导——调整环境,投放材料——观察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同时,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教育内容物化为幼儿可以操作的环境和材料,切实从“教会”幼儿转变到通过准备适当的环境和材料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与环境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引导幼儿主动发展。只有这样,混龄形式的区域活动才能不但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的发展,也一定能为孩子将来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适应生存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