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08月15日 09:52:20

  我国的幼儿教育在经历了近10年的“中国式折腾”之后,民办学前教育遍地开花,表现为城市幼儿园贵族化的现象和农村乡镇幼儿园低水平的徘徊状态,而两者连同公办幼儿园,无一例外地都表现出小学化的趋势——孩子等于成人的预备,素质表现为考试分数加艺术特长,“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号令使 “只有一个”的孩子们在蹒跚学步的年龄,被“成功教育”绑在了痛苦的战车上。本期,请您和我们一起关注幼儿园小学化。 ——编者      ■可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起跑线意识无限强化      信息时报徐姗姗   “赢在起点”,这句话越来越成为家长们追捧的名言。 “择校风”已悄然延伸到了幼儿园。如今的学龄前儿童要向小学生那样背着书包去上课,入学前要学会千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一千个汉字、背诵几百个英语单词;在业余时间,还要掌握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技能。    现象 “每天都有作业,好累”    家住广州工业大道的家长唐女士非常苦恼: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每天都会带作业回来,而且一写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二个小时,5岁的孩子每天都喊着累,最近都不肯上幼儿园了。“5岁就学会乘除法了,加减法已经是3位数内的,每天放学后还要在家抄写阿拉伯数字。”    唐女士诉苦,现在儿子每天都觉得累,在幼儿园算术算不明白,字也写得不像样,还经常被老师批评,儿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受打击。“这么小的孩子,学习这么多死记硬背的知识,太可怜了!”    家住广州的浩浩今年5岁,一向古灵精怪的他,最近却闹起了情绪,他向记者诉苦:“每天老师会留很多作业,写字写得手都疼。”    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般都是6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主要时间应该是用于玩乐、学会交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现在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现象却相当普遍。记者最近走访了广州市的部分幼儿园,发现不少幼儿园在中班已开始把活动内容集中在拼音、识字和计算上,大班幼儿不但会读写拼音、汉字,加减法口诀表也不在话下。同时,幼儿园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大多是写字、做算术题等方面的书写作业,老师还会在学生的图画、数学等“作业本”上打分、写评语;有的甚至将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提前在大班、学前班上。    家长 起跑线意识无限强化    “现在小学的作业又多题目又难,幼儿园不提前准备怎么行?”家长刘先生表示,“听说现在很多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会拼音和简单算术了,到时候别人都会了,只有我的孩子不会,岂不是一开始就落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赢在起点”是家长们的普遍想法。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认识多少汉字,会算多少数学题,马上想到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否则就是没有尽到责任。另外,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担心自己孩子上了小学会不习惯,幼儿园阶段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孩子就能“提前进入状态”。    广州信孚教育董事长信力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已存在多年,其原因也不是单方面的。从大的方面讲,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绝不仅仅是从高中开始,而是从初中阶段就展开了竞争,在这种竞争压力的驱使下,有的家长和老师从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发掘孩子的“潜力”。    幼儿园 幼儿教育竞争激烈    “许多家长都将识字多少作为衡量孩子在幼儿园的收获。”广州海珠区一家幼儿园的周老师告诉记者,他们也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应该以玩为主,开拓心智,但许多家长则希望孩子能学到更多的书本知识。   一位私立幼儿园的负责人告诉信息时报记者,她也知道国家不提倡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学课程教育,但现在家长对这方面的要求和呼声很高,而且同类的幼儿园也都在这么做,为了争取生源,保证幼儿园的效益,她们也不得不顺应家长的意愿,开设一些小学课程,以吸引更多的家长和幼儿。   “我们是私立幼儿园,家长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教学。”莱恩幼儿园的一位徐老师也表示无奈,“我们也不原意给孩子留那么多作业。但我们要吸引更多家长,只能在孩子的学习上多下功夫。现在竞争激烈,家长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多点优势,有些家长希望幼儿园突出艺术、英语之类的特色,但也有些家长认为,数学、认字、背唐诗更实用更重要。这样,如果其他幼儿园都教这些内容了,我们没教,幼儿园生源就会流失。”    专家 请尊重孩子的天性    广州津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海勇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小学化”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在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过程中,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上的体现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健康、轻松的心理状态。   “幼儿园所学课程类似小学,这本身就是重复教育。等孩子上小学后,开始时什么都会,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不认真学习、不爱动脑的习惯。到了三四年级,突然开始接触新的知识,孩子就会跟不上、不会学,原本老师眼里的聪明孩子,不见得就能继续保持‘小神童’的优势。” 吴海勇表示。      ■幼儿学前教育小学化堪忧      济南时报 于向宁   专家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比如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的时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会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在现实中已开始出现问题,比如孩子因学习的压力而少了天真、烂漫与快乐;孩子原本带有年龄特征的认知过程被严重破坏,导致孩子的“知识消化不良”,到上小学时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许多孩子在疲于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象力,长期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甚至有些孩子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自闭症。   科学实验证明,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只会事倍功半。对于幼儿超前学习,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武汉、北京等地500位幼儿家长和100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七成教师明确表示超前传授知识不利于孩子成长,提前加压还会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有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如果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变了味的学前教育,是“良药苦口”,还是“拔苗助长”?   提前应试教育≠早期智力开发   虽然大多数家长对于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态度已趋理性,认识到培养孩子应遵循幼儿认知、成长的规律,但仍有部分家长积重难返,认为肯给孩子“加码”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多教“正经知识”的幼儿园才是好幼儿园。于是,幼儿园也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要,将“应试教育”体制之下的学习方法提前灌给孩子,不但模拟小学课堂的授课方法,每天布置作业,甚至还要进行大大小小的考试。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