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班幼儿在活动中分享策略的实践研究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05日 13:30:56

  一、我的教学问题与困惑新《纲要》明确提出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从社会关系维度出发的有:幼儿与自身的关系,幼儿与他人的关系,幼儿与集体的关系,幼儿与社会的关系,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分享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对小班年龄的幼儿来说亦有许多益处,他们能通过活动让自己体验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各项技能,帮助自己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获取各种知识。但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与同龄人共同生活的经验,互帮互助等意识也很薄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独占"、"独享"行为已经非常严重。在幼儿从众人保护的家庭生活走向独自面对的集体生活,都需要建立个人的良好人际关系。而幼儿之间往往会出现不能顺利与同伴交往,抢玩具、攻击性行为较多,不知该如何与同伴协商;最终都会以哭闹,请老师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为了能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更多的收获,每一次的交流分享都非常重要,但是如何才能使幼儿主动分享并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呢?我将选择多种内容和手段教会幼儿分享并不断强化分享动机,培养分享意识,从而帮助幼儿学会主动分享。

  二、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家庭成员的过分溺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是家中的"小宝贝",做什么事情都有人"伺候",喜欢什么就给买什么,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不会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是一味的发脾气,哭闹,以此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而家长也会将孩子当成家庭的中心,盲目的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时常的迁就和忍让等生活态度都会对孩子的分享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2、幼儿自身的心态在家长一味的满足幼儿的需求时,孩子本身的想法也会出产生偏差。他们会认为只要是我想要的,就一定能得到,因而所有的事情也会成为理所当然。也有可能是长期的将物品据为己有,无形当中制约了自己,性格中形成了小气的一面。在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中,往往年龄越小自我中心意识越强。他们对是非标准的评判是以满足自己来衡量的,这样就容易导致与同伴发生冲突。

  3、物质分享的客观因素玩具对幼儿总是存在相当的吸引力,当别的幼儿拥有自己没有或者现下自己想玩的玩具时,也许就会出现等价交换的现在,以换着玩玩的形式满足自己需要。这一现象是分享,但却是以自我为主体的一种变相分享。而若是他人的玩具对自己够不成吸引力时,幼儿就会拒绝交换分享。这其中的愿意与不愿意就是玩具本身造成的。

  4、教师指导的欠缺如何教育独生子女,不使其习惯于"独占"、"独享",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但是真正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却还在行程当中。有很多孩子在玩同样的玩具时会发生争执,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恰当的商议、沟通及分享的方法。大家都想玩,也知道别人也喜欢玩,知识怎样来选择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呢。教师虽然重视了分享交流的重要性,但是依旧欠缺了对幼儿的指导。

  三、本问题解决的方法综述上海师范大学李丹等人研究食物和玩具的分享,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高级形式--利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假设和实验情景下儿童的分享行为都是不高的,但随年龄的增长,其分享的慷慨程度逐步提高。张莉在《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第1期)发表的《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中采用自行设计的情境,进行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作用的比较研究。实验表明:移情训练在小班、中班的效果优于在大班的效果,榜样训练在各年龄班的效果差异不明显。

  在幼儿没进入幼儿园之前,生活的地方是没有"风雨"的,他们都是长辈们集中关爱与被保护的的重要对象,因而根本接触不了分享等方面的意识。但是开始幼儿园生活后,周围的环境就是与同龄人相处交流。而我们也把培养孩子的正确交往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分享合作,作为幼儿学习的重点。反复的指导和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让其逐步内化成为良好的品质。当然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双方共同合作,引导幼儿做一些分享的游戏。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与分享关系。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