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幼儿园礼仪教育课题产生—实践—反思—研究(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11日 22:23:32

  因此,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应是在生活中习得,并应用于生活中。为此我们幼儿园开展"礼仪之星"晨间迎接幼儿活动,让幼儿来园能主动向老师、小朋友打招呼;为此能友好和同伴相处;能文明用餐;能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睡眼等等。虽然生活是自然、随意、漫不经心和未经系统设计和安排的,所以在教育教学效果,没有集体教学来得立竿见影。但是生活又是日复一日的不重复。使得我们可以进行长期的规则,并日积月累的形成和巩固良好的礼仪。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仪教育,并理解其行为背后的意义。在游戏中,幼儿为了把游戏玩好,在与同伴交往,与材料交互作用过程中乐意抑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扮演角色过程中要实现角色转换,进入他人角色亲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易习得该角色的行为。为此我们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的游戏。如:园长在国旗下与幼儿做礼貌用语接龙游戏;为了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引导幼儿学习说不同的礼貌用语。我们开设了"娃娃商场游戏",要求营业员面带微笑,热情接待,会说"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会说:"谢谢!麻烦你了!"在"娃娃家"开展"做客"游戏,让幼儿学会说:"请进、请坐、请喝茶",通过这类游戏,使幼儿得到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使孩子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孩子们真正养成习惯,我们指导幼儿将游戏中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如:每天开展"礼仪之星"晨间迎接幼儿活动。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让孩子习得良好行为规范。

  (四)结合幼儿,礼仪教育人性化。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其大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产、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既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我园开展教研教学活动时老师们得出的结论。对待性格懦弱的幼儿,应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应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有的放失地教育。

  同时,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人,尊重他人,但这一过程是渐近的,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幼儿。否则,所谓的礼仪将成为童心的枷锁,成为新的"三纲五常"。

  (五)结合家庭,礼仪教育连贯化。

  在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在家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来要求幼儿,那之间就会出现断层。而这样的断层,一来对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及时巩固,若有的家庭没有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本身的礼仪习惯不当的话,则大大影响幼儿园的教育,有可能使幼儿出现反复现象,他们往往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使礼仪教育连贯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从实践中我们悟出髟《家长在园行为规范》来规范家长的言行举止。由此教师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变化的情况,从而这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礼仪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使幼儿的礼仪得到提升。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