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灵活运用支持策略 提升幼儿科学活动有效性(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20日 15:37:30

  本次活动,幼儿充分经历了科学学习中猜想或假设,探索、验证与发现,交流与讨论等重要环节,这些环节都推动、促进了活动的发展,使得活动实现了应有的教育价值。

  (2)一天早上,天天饶有兴致地观看着欢欢带来的芦荟,不时摸摸芦荟叶子。我走了过去,天天说:“老师,它的叶子很特别,很厚,摸上去软软的,上面有刺。”我启发道:“这么厚的叶子里面会藏着什么秘密呢?你可以去问问欢欢。”这一来,孩子们都跑过来看芦荟了,欢欢兴奋地对大家说:“这是芦荟,它很神奇!”我故作惊讶地说:“为什么说它很神奇?”欢欢不知道,显然欢欢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又问天天:“刚才你仔细地观察了芦荟的叶子,发现什么秘密了吗?”天天说:“我发现它的叶子又厚又软,我很想知道叶子里面有什么。”杰杰认为里面有很多水。我说:“是吗?欢欢,你同意我摘半片叶子给小朋友们看看吗?”得到同意后,我摘下叶子,只见叶子断裂处出现了一条长长的、亮晶晶的黏液,孩子们一下子围了上来,抢着去拉、摸黏液。看到这种情形,我立即决定让孩子们分组观察。我说:“刚才杰杰说芦荟叶子里有水,那我们就把这层绿衣小心剥开,用手压一压,看看除了黏液外是否真的有水,好吗?”一试果真有水,孩子们开心极了。莹莹说芦荟的黏液可以擦脸,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想体验一下。于是我索性人手一“点”,孩子们纷纷擦摸开了,有的说滑滑的、有的说黏黏的。这时我抓住时机启发道:“芦荟叶子真神奇,你们知道它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教师捕捉到了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支持了幼儿的科学探索,幼儿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体验着科学探索的快乐。

  幼儿自发的科学活动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时时发生,“支持”对幼儿具有意义的科学生成活动十分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敏锐地观察和捕捉幼儿有价值的科学生成活动,并及时给予回应、帮助,以有效地发挥科学生成活动的价值。

  三、生动的情感支持——反问、类比与忽略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对幼儿提问的应对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灵活的过程。教师对幼儿的提问通常采取的策略主要有直接作答、启发暗示、鼓励、反问、类比、肢体动作、提出建议、忽略幼儿的问题等。我们发现,无论哪种策略都能很好地解决幼儿当时的问题。

  首先,对于一些基本事实的认定,教师可以直接给出答案,但教师要尽量避免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幼儿。例如,有的孩子会问:“鸟嘴巴的形状是不是与它吃什么有关?”这种问题表明幼儿已经对该问题进行了思考,他的问题只是想确认自己思考后的结果,对于这种事实性的问题可以直接用“是”或“否”进行回答。对于诸如“什么交通工具最安全”之类的问题,教师就不应给出直接答案,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来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对幼儿的提问更多地采用暗示、鼓励、反问、建议或类比等具有启发性的策略,培养幼儿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营造一个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例如在“鸟类”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发现了鸟嘴与食物的关系后,还发现了鸟腿长度不一样,教师便用鸟嘴的例子来进行类比,启发幼儿的思维,从而发现鸟腿的长度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当然,孩子有着年龄差异,反问、类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

  最后,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尤其是非正规的科学活动,教师不可能回答所有问题,因此“忽略”也应该是教师掌握的策略之一。对于一些雷同的问题教师可以仪一起应对,但对于一些偏离主题或犯了明显逻辑错误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忽略策略。但忽略不是忽视,不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是有选择地将那些可以作为教学生长点的问题强调出来。这是一项要求较高的教学策略。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