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幼儿园托班音乐教学快乐ABC(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22日 14:27:54

  随后的几次散步里,我经常会有意识地带着孩子们在林荫道上观察柳树,观察柳条在风中的样子。这样,在做律动《杨柳青》时,孩子们更投入了,做的柳条舞动的动作也比以前到位好看多了。看来在和孩子进行音乐律动时,我们要更多地考虑到其他生活经验的丰富,这样的音乐律动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兴趣,更能给音乐活动注入活力。

  二、快乐B——让音乐游戏带领孩子们尽情表演。

  处于托班年龄阶段的幼儿非常喜爱游戏,运用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音乐活动教学能取得特别良好的效果。中国学前教育专家陈淑琴指出:“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的方法来组织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种特殊活动中,还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积极的、快乐地、不知不觉的、不知疲倦的投身于活动之中,这样不仅使幼儿感知了音乐,发展了音乐能力,还能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得到全面的发展。”音乐游戏是以发展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幼儿在听听、唱唱、动动、玩玩当中能增强节奏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促进动作的协调,还能发展想象力、创造能力,获得愉快情绪。

  在实践中我发现,托班幼儿特别喜欢玩音乐游戏,特别是带点“捉迷藏”类的游戏更是喜欢,像《捉老鼠》、《小小鸡》、《跟着妈妈走走》、《小兔乖乖》等是百玩不厌。在每一次开展音乐游戏时我一般都是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平时的学习特点,以音乐——动作——游戏为教学结构,层层累加,步步提高,逐步进入音乐游戏的高潮。音乐在音乐游戏中是幼儿动作的指挥者,因此在为幼儿选用教材时,我注意了两点:一个是有歌词和便于哼唱的乐曲,幼儿非常喜欢边唱边活动,如果游戏中有好听的、有趣的歌曲,能让他们边唱,边玩,这是他们最高兴的。第二个是音乐形象要节奏鲜明、对比性强,便于用动作表现。像玩《捉老鼠》音乐游戏时,一开始我弹奏的音乐旋律是欢快轻松的,我会问:“小老鼠们,肚子饿吗?”孩子们都会大声地告诉我:“好饿呀”“那让我们一起找东西吃吧”,这时孩子们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节奏一只只“小老鼠”们,低着头不停地走来走去“找食物”,找到食物后,老鼠们就会三个一群、四个一堆蹲在一起“吃大米”,吃完了,我又会及时插入旁白:“小老鼠们,吃饱了吗?”“老鼠们“都会很高兴地告诉我:“吃饱了。我们要睡觉了”,这时我的音乐节奏又转换成缓慢、轻柔的,只见一只只“小老鼠”都挤在一起或摇头或摇手臂睡起了觉,在最后大猫出来的时候,是孩子们情绪最激动的,我这时的音乐又变换成了低沉、笨重的节奏,创设出“大猫”走来的音乐情景,“老鼠们”一听赶紧逃回家:有的老鼠高叫着逃回“家”(自己的小椅子),有的“老鼠”把眼睛捂得紧紧的,还有的“老鼠”干脆趴在“家”里一动也不敢动,孩子们在这一刻里的情绪体验程度都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很紧张,生怕被大猫给抓了去,在游戏中,他们已分不清现实和游戏了,他们已完全融入到游戏情景中,在音乐的不断变化中情绪也在不断地变化。通过音乐游戏,孩子们可以感受到节奏、情绪完全不同的音乐变化,更会因为音乐节奏的变化引起角色的扮演的转换而完全融入到游戏情节中,将音乐活动的“情”和“趣”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快乐C——充分给与孩子自由唱歌的空间。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