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运用能力(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26日 09:33:44

  活动室内的角色区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医院……孩子们津津有味的陶醉在自己的角色里,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语言在游戏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角色游戏已经结束,老师和小朋友们开始整理玩具。“娃娃家”的“爸爸”和“妈妈”也开始整理归放玩具。当他们把娃娃家的物品整理好时,两人发生了争执。“妈妈”主张要帮娃娃盖好被子,“爸爸”主张不要帮娃娃盖被子。“妈妈”说:“不盖被子娃娃要冷的。”可“爸爸”说:“这么热的天,你想热死娃娃啊!”“妈妈”说:“今天没有太阳,不是很热。”“爸爸”说:“你看我都出汗了,还不热呢?”“妈妈”说:“因为你刚刚在烧饭才热的,娃娃不运动,不会热。”“妈妈” 又说:“娃娃刚才已经咳嗽了,再不盖被子的话,要感冒的。”“爸爸”说:“那也不能盖那么多被子,现在是夏天,不是冬天!”两人各执己见,谁都不能说服另一个人,但谁也不愿服从别人,声音越来越大,后来“妈妈”说:“哎呀,把被子盖到娃娃的胸口,娃娃的手露出来就可以了。”“爸爸”问为什么,“妈妈”说:“我奶奶就这样帮我盖被子的,她说只要盖好肚脐眼就不会感冒了。”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在共同游戏、玩耍中孩子学习和运用着语言。事实证明,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我给孩子提供了真实而有趣的语用情境,即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只有这样才会促使孩子主动使用语言——爱说,才能提高他们使用语言的频率——多说。

  四、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的语言指导环境,让孩子能说、善说。

  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性思维阶段,因此,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我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觉、知觉器官共同参与,使幼儿的听觉、视觉积极地捕捉信息,激起幼儿要听、要讲、要做的兴趣和愿望,从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地投入到语言技能的训练活动之中。让孩子学习不同的语言情境里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方式来与人交往。如谈话活动中,我引导孩子眼睛注视谈话者,耳朵倾听谈话内容;讲述活动中,我引导孩子站在集体面前,立正、挺胸、抬头,眼睛看着下面的好朋友,声音讲的要让好朋友听见为宜,叙述时想好再说,尽量把话说明白,让好朋友听懂;故事活动中,我们可提示孩子运用表情、肢体动作,学说角色的对话,比比谁说得最好听;听说游戏中,我提前准备暗示孩子,使孩子及时应对,及时使用敏捷应变的语言开心地游戏;早期阅读中,我指导孩子养成一页一页翻书,并且用游戏形式让孩子认识书中的简单文字,充分提高孩子对文字的敏感性,给孩子接触书面语言的机会,让孩子每次阅读不同的作品,提高孩子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

  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要让孩子能说、善说,我还特别重视对幼儿进行逻辑性、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语言活动中,我有计划地选择一些能诱导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内容。在这过 程中 老师的提问是引导幼儿进行创新性语言运用的常用手段,教师提问设计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思维的开阔与否。因此我们设计的提问,一定要在符合幼儿年龄实际的基础上富有启发性。而不是经常问幼儿“是不是?”“对不对?”等不必动脑筋的问题。比如小班开学不久,在语言游戏《猜猜里面是什么》活动中,我准备了两只黑色的口袋,一只口袋里装了水果,另一只装了小动物玩具。神秘的大口袋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我通过用种提问方式,引发幼儿有目的猜测。比如:“这是一种水果,圆圆的、弯弯的、黄黄的,剥了皮就能吃的东西是什么呀?”“吃起来酸酸甜甜的是什么?”“我的口袋里是一种小动物,唱起歌来呱呱呱。”“这只小动物本领可大了,它会帮我们抓老鼠的。”“这只小动物,他的鼻子长又长,是谁呢?”孩子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游戏中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