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挥幼儿角色游戏功能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27日 11:21:28

  2、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我们要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帮助大人做家务的良好行为习惯。如教幼儿逐步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袜、自己叠被子、自己收玩具、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物品用完放回原处等劳动习惯。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孩子们能分工明确,主动担任着某一角色该做的任务,甚至把家里都整理得有条不紊,活像一个小大人。

  3、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比如在一次《娃娃家》游戏中,高文佳小朋友到“家”中做客,一进门“爸爸”就热情地招呼“客人”说:“你好,请进!”待客人坐好后,又端上“饮料”请客人喝,高文佳小朋友端起杯子喝着饮料……幼儿在游戏中角色意识鲜明,生活情节逼真。游戏后我对“爸爸”说:“你做得很好,对客人热情、说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还主动拿饮料招呼客人,是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听了老师的话,他很高兴,满足了其喜欢表扬的心理需要。

  三、 发挥角色游戏的社会功能,形成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社会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凡是有利于达到增进幼儿社会认识,培养社会情感,促使社会行为技能发展目标的都可看作是社会教育的内容。从这角度看,我认为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中,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很大程度都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平常我们在幼儿园也看到幼儿教师组织同样的活动,先是给幼儿提供一个游戏场景,然后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最后幼儿开始游戏。幼儿通过这样的一个角色游戏从而对社会有所了解。如一次我们班组织的一个角色游戏中就有一个小朋友说:“我是专门接电话的”。于是教师马上问:“哦!你是接电话的?那接电话有两种,一种是公用电话,是帮别人传话的人;另一种是专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人,那你是哪一种呢?”小朋友说:“我是专门帮别人解决问题的人。”老师说:“你真的什么问题都能帮别人解决吗?”小朋友很肯定的说:“是的。”教师接着问“那现在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地方也是专门帮助有困难的人,只要你有困难就打电话去。你们说这是什么地方啊?”这时全班的幼儿都异口同声的回答“110热线服务台。”教师给予幼儿肯定的答案“对了热线服务台就是专门帮助人解决问题的。”其实这么简单的对话,教师不断的引导,目的只是为了让幼儿了解我们的社会,为幼儿未来的生活打下了基础。

  由于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爱憎分明是角色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个种社会情感。例如在充当医生的角色时,他们会对病人细心周到;在发现别人有困难,他们会主动去帮忙这是乐于助人的体现。这些情感的自然表露,说明了孩子的情感是积极的。然而,不正确的情感体验,则会给孩子们纯洁的心灵留下一抹阴影。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情感表现,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帮助孩子们塑造美好的情感。比如: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表达爱孩子的情感,从而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中学会关心他人。在比如:扮演医生角色时就应该有医生的医德,关心病人、态度和蔼、认真治疗……让孩子学习医生救死扶伤的美德。

  1、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交往能力幼儿教育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回归于幼儿的生活。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交往能力不强,遇到事情常常不知所措。如抢别人的东西、打人等行为的出现,因此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让幼儿学会交往并善于交往,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认为幼儿教师可通过角色游戏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幼儿教师可开展“公共汽车”这一角色活动,在活动中售票员会把娃娃家中的爷爷奶奶扶下车,会在“车上”维持秩序等情节,幼儿通过“娃娃”与长辈的交往,“乘客”与“售票员”的交往,增添了交往的兴趣,大大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