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和能力
为了让幼儿能适应集体生活、社会生活,必须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技能和能力。他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会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与事,了解自己与别人,学会处理与小朋友、教师、父母和其他人的关系。如:学习如何提出自己的要求、表达自己的愿望,如何加入别人的活动,如何分享、轮流、合作,如何解决与小朋友的纠纷,如何理解别人、帮助别人,如何遵守社会行为规则等等。
2)发展幼儿个性
幼儿德育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如良好的性格,有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等。这些个性品质对幼儿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有重大意义。
我国的特殊国情培育了一代独生子女,他们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自主精神、自信、活泼开朗等明显的个性特点,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如自私、任性、唯我独尊、生活自理能力差等。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二)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德"即是指人道德品质行为的一种表现。幼儿德育就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通过幼儿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社会与环境所需的品德、行为的教育。简单的说:幼儿园的德育是指教师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等规范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坚强勇敢的道德品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关爱生命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习惯。幼儿德育教育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
德育是一项基础教育,是我们开展其它教育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处于幼儿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是我们进行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德育工作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整合于语言、社会、健康等领域之中,渗透在学习、生活、游戏及娱乐等活动之中,融入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里。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是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德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知识竞争的社会,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现代社会,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成了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视线也正在转移,越来越关注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已成为被关注的重点,抓好幼儿时期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2、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自私、粗暴、无礼任性等行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家庭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严重。如在幼儿园中争抢玩具,这种行为大部分与父母的教育有关,样样事情依着自己的孩子,犯了错也是心疼,不去批评指正,但现在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任何社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下一代提出道德方面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对人道德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当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人才、人力资本决定一切的阶段,人的素质,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所以很多国家把调整教育目标作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对策。而在培养目标中,又将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从而大大提高国民的素质,增强国势。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幼儿时期开始陶冶,才能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幼儿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幼儿园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中,德占首位,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