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浅谈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施(4)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2月01日 00:43:06

  3、行为练习法

  行为练习法就是教师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去反复进行实践的方法。主要有实践活动的练习、日常生活的练习及节日和活动的练习。

  4、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幼儿的道德品质,培养、促进幼儿品德行为形成的方法。教育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环境。总之,教师在为幼儿创设教育环境时,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共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条件。

  5、行为评价法

  行为评价法是指对幼儿道德行为表现给予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能起到控制幼儿品德发展方向的作用。一般分为表扬和奖励,批评与惩罚。

  (三)实施幼儿德育应注意的问题

  1、热爱与尊重幼儿

  对幼儿进行德育,首先要热爱与尊重幼儿。爱幼儿是向幼儿进行德育的前提。幼儿对成人的信赖和热爱,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爱是使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尊重幼儿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尊心且必须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2、遵从德育的规律实施德育

  人的每一种品德都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构成。在幼儿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四要素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等发展较差,因此,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具体应注意:(1)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2)直观、形象,切忌说教,切忌空谈;(3)注意个别差异。

  3、重视指导幼儿行为的技巧

  有目的地改变幼儿的行为是幼儿德育的重要任务。它不仅需要教师的热情,而且需要一定的技巧。常用的技巧主要有:(1)强化行为的技巧。强化有利于形成、巩固幼儿正确的行为;(2)预估行为的技巧。预先估计到幼儿行为的发生而提前干预,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积极行为、避免消极行为;(3)转移行为的技巧。转移是指把幼儿的注意力从当前的活动转到另一项活动上去,以引导幼儿行为向积极方向发展;(4)让幼儿理解行为技巧的后果。幼儿的一些错误行为是因为不能预见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不理解规则而造成的。因此,要让幼儿改变行为,巧妙地让他们看到自己行为造成了什么影响,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四)实施德育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德育原则是人们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制定德育工作计划、选择德育内容和方法、组织德育过程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德育的主体是幼儿,"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民主、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要遵循幼儿品德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兴趣与成长需要。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幼儿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三心"方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坚持近、小、实、亲,使幼儿快乐、主动地学习、生活和成长,促进幼儿在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上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2、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在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认知与行为能力各不相同,每个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都各具特点,对事物的理解与判断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研究掌握这些特点,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表现等因素,组织、设计符合该幼儿年龄特点的德育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总之,尊重实际,因人施教,是实施幼儿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行为的基础所在。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