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班科学生活化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2月03日 10:19:01

  新《纲要》强调“科学探索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提出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以前我们重视的是传递知识,教授技能,至于幼儿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他们在生活的哪些方面要运用到这些知识等问题却极少思考,特别是幼儿对学习的这些知识感不感兴趣也是忽略考虑的。我们经常还会发现幼儿的认知与言行的脱节,在课上讲得滚瓜烂熟,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会。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没有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师传授的知识就难以被幼儿掌握内化。

  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科学现象,科学存在于生活中。幼儿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科技社会,他们与自然、与社会直接接触,通过自身的感官认识和周围的物资之间的关系,积累粗浅的科学经验。

  一、   科学探索活动内容的生活化。

  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理解和掌握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现在我们提出教育内容生活化是为了让幼儿理解和体验到教育目标和内容对于他们当前的意义,把它作为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与条件。只有当幼儿真正感到所要学的内容是他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或想要解决的问题,他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理解事物及其关系。如:小班活动:浇花、喂小动物、打电话、小厨房、美食家等内容,为孩子所熟悉的,孩子犹如在家中的感觉,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自身探索中获得知识。由此可见,教育要适时地将教育目标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实现在引导小班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运用感官”,把直接经验为基础,充分调动感觉的器官(眼、耳、口、鼻、手、脚等),通过接触、摆弄、视听等活动来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和物体之间的区别,产生亲身的体验,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二、   科学探索活动的日常化。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在一次生活游戏活动时,我拿出原来的橡皮泥准备和孩子们一起玩橡泥。拿出来才发现以前的橡皮泥都干了,捏也捏不软,于是我拿起来就要扔,是孩子们阻止了我。“老师,我要那块橡皮泥。”这块橡皮泥太干了,捏不软了,不好玩了。老师放点水浸一浸不就好玩了吗?孩子一副不想放弃的表情。我就装作一副不相信的样子说:哦?你确定你能把橡皮泥变软吗?如果你能把它变软我就送给你。周围的孩子也都说我也来试试。孩子们都已经跃跃欲试了,于是,我就把硬的橡皮泥送给了孩子,让他们想办法变软,我给他们提供材料,孩子们很兴奋地做起了实验,有的用水浸,有的放到洗手间里……过了两天,一个孩子拿着自己浸的橡皮泥高兴的告诉我,他的橡皮泥软了。接着很多孩子都去拿了自己的橡皮泥,发现用的方法不一样变化就不一样。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验和结果,找到了能让硬的橡皮泥变软的最好办法。把他们变软的橡皮泥送给了他们,以作为肯动脑筋的奖励。这种随机教育激发了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实现了孩子对科学主动探索的愿望。

  三、   科学探索情境的自主化。

  着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因此,我认为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还原于生活本色,创设出生活的、又是蕴涵科学的探索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受科学、发现科学问题。

  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幼儿置身于广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去学习,使幼儿的眼界更加开阔。如:每天午餐后,我带孩子散步活动,让孩子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秘密。孩子在观察感受中获得了春天的很多季节特征:小草长高了;小花都开了;小朋友的衣服穿的都少了;天气没有冬天那么冷了,变舒服了……。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