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在幼儿游戏中的师幼互动(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2月06日 10:40:28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许多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往往更多地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尤其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组织者,控制着整个游戏活动:她们控制着游戏活动的发起和互动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幼儿常处于服从、依赖的被动地位,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次集体游戏中,教师要带幼儿到游戏室里去玩角色游戏,游戏室里有“商店”“理发店”“医院”“餐厅”“邮局”等区角。教师在带幼儿到游戏室前,把幼儿按照相同的幼儿人数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区角安排一个小组的幼儿去玩。其理由是:怕孩子弄乱了游戏室里的玩具,把幼儿分组,可以知道是哪些孩子在哪个区里玩,如果游戏室里的东西被弄乱了,也能知道是谁没把玩具收拾好了。我们都知道,角色游戏是儿童高度独立自主的活动,幼儿玩什么主题,确定多少角色,情节如何进行,采取什么玩法,使用哪些玩具,遵守怎样的规则,都应由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兴趣、经验、能力来进行。而该教师以不弄乱游戏玩具为由,硬性地规定幼儿的游戏角色,违背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

  孩子虽小,但已有了自己的思想,内心深处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尊重孩子口号喊得非常响,每一位教师也在努力去尊重孩子,但根深蒂固的老思想,使我们没能真正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却时常看成成人的附属品,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经常以这种口气和孩子说话“你去给我干……”通过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把要孩子做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并且是一种命令的口气.我们成人经常要求别人对自己说话要态度和蔼、语气委婉,用文明礼貌用语等,这样我们听了就会很舒服,感觉对方对自己很尊重,可是当我们对孩子说话时,是否想到了孩子的感受呢?我们意识到这点之后,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就应改变过去强硬的做法,以商量的口吻和孩子对话,经常用“你帮我做……好吗”等词语,给孩子一个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

  3、改善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行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但并不代表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应该更隐蔽、更策略、更具有科学性地指导,灵活扮演各种角色,不失时机地给幼儿启发性的建议。但在目前的幼教实践中,还存在着教师一般倾向利用自己的权威,为便于工作简单、轻松,往往采用高控制、高约束以及为完成一件任务,为了快速获得成效,不惜采用让幼儿产生恐惧体验的负向行为,借助幼儿的恐惧心理来建构起他们所希望见到的整齐划一的班级秩序的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可想而知,启动和谐的师幼互动便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有必要来反思一下,在游戏中该如何更好的改善指导行为,使师幼互动真正达到快乐与和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还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它向我们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在实践中,教师应该在游戏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的指导行为。尤其是游戏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因时、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指导行为来与之互动。有时我们可以是观察者,倾听者;有时我们也可以是组织者,援助者;有时我们也可以是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幼儿学习活动的共同探究者等等。如:幼儿的游戏进行情况良好时,我们可以扮演观察者,倾听者的角色。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冲突,游戏快要进行不下去时,我们则可扮演引导者,援助者的角色。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很好地把握机会和幼儿积极互动,那么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的水平和能力。所以说,游戏活动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来解决。教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达到师幼活动协同,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