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欣赏”的眼睛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2月24日 09:28:29

  内容摘要:

  美术欣赏的目的不在于增长美术知识,而是通过环境和艺术作品两个方面来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审美感受。美术欣赏必须追随幼儿关注的热点,融入幼儿的生活情境,成为幼儿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并通过作品欣赏和语言欣赏,让幼儿以自己独特的视点产生联想,并转化为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审美体验。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会欣赏美,喜欢美,追求美,拥有一双善于“欣赏”的眼睛,从而提高美术素养。

  关键字:回归生活     名作欣赏   语言描绘欣赏   绘本欣赏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思想上无拘无束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儿童的审美敏感性,从而在生活中更加有信心,能主动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开阔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是帮助孩子发展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手段。新《纲要》艺术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

  一、       回归生活,关注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

  艺术欣赏必须回归幼儿的生活。我们要关注幼儿对周边事物探索的兴趣,始终把幼儿对实际生活的体验放在第一位,适时地为幼儿提供与之欣赏水平相联系的艺术作品,将显示生活与艺术欣赏融为一体,使艺术欣赏不但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一部分,更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美术欣赏必须追随幼儿关注的热点,融入幼儿的生活情境,成为幼儿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让幼儿以自己独特的视点产生联想,并转化为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审美体验。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和周围环境的美。

  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爱憎分明。”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对日常生活和周围事物的感知中获得的。大自然中的一片叶子,一朵花,一颗露珠,一缕风,一滴雨所能让幼儿惊奇,而社区环境中的人和物的关系,又都能使幼儿心灵震颤。因此,可以说大自然的美妙和社会环境的人文气息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如带幼儿去参观各种美术、花卉盆景、蝴蝶标本等展览,也可带幼儿参观商店,看看商店的橱窗布置和琳琅满目的商品,装璜与造型的美。去公园,动物园,郊外领略大自然的美等,给幼儿更多的审美机会。当幼儿看到了绚丽的鲜花,飞舞的蝴蝶,雨后的彩虹时,高兴得拍手叫喊:“真好看”!当幼儿看到了秋天的明月,夏夜的繁星,冬天的雪花和春天欢腾的小河时,他们又是那样充满了幻想和激动。这都是幼儿对自然美的强烈感受。我们要抓住时机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视、听、闻、触摸等多种方式,积累对周围的事物切身的感受体验,然后再引导幼儿自愿去表现,为幼儿美术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让美术欣赏融合在主题活动中。

  在主题活动的实践中,主题活动的内容大都来自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因此幼儿会非常感兴趣地去收集资料、观察谈论、参与访问等,从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如果将主题中获得的有益经验与艺术表现有机整合,那么主题将会激发幼儿更多、更美好的情感,从而使主题更生动有趣。同时美术活动在提高幼儿审美情趣,想象力,发挥创造才能等方面也将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中,组织幼儿外出亲身接近大自然,观察周围植物、动物以及人们的变化,体验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春天的色彩斑斓,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让他们用自己的画笔记录自己的发现,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并结合美术欣赏,引发幼儿不断的思考、探索,从内容、布局、色彩多方面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再让幼儿一起欣赏他们的作品,介绍他们眼里的春天。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来探索世界,表现世界,宣泄美好的情感,获得美的体验。又如主题活动 “月亮和太阳”中,莫奈的《睡莲》、《日出印象》给了幼儿深刻的印象、视觉冲击很强,在活动中,幼儿大胆想象,让人充分体验到了大自然之美。因此,在组织主题活动中,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通过美术欣赏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体验,幼儿无论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的欣赏或工具材料的使用,都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会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审美力和表现力。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