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幼儿科学活动中“做科学”的重要性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2月12日 20:18:26

  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是幼儿自己学和做的,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纲要》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儿童的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儿童真正地“做科学”。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孩子们首先要通过感知、熟悉、提问、回忆来明晰自己的研究对象,提出自己真正关心的或有疑问的问题;然后分析自己面临的问题,充分运用已有经验作出猜想和假设;在带着问题通过亲自动手做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依据观察到的事实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在同伴间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下面我就两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做科学”的想法。

  一、           集体科学活动中的“做科学”。

  现在幼儿园一般的集体科学活动,都是让孩子直面真实的科学,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我们老师都会创设一个合理的科学环境,提供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去探索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在直接观察、亲自操作的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这种“做科学”的活动不仅给了孩子探索的机会,更是培养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1、“做”而学观察着名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开端。在每个科学活动中,我都会积极提供许多观察的机会,从各个角度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如在科学活动“油和水”中,我首先让孩子观察两个实验对象“油”、“水”。并通过观察来进行比较油和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孩子们从颜色、平时的感官经验来讲述了自己的感受。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让孩子边实验边观察,了解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变化。如在把油倒入水中后,很多孩子都以为油会融化到水里,当观察到油浮在水面上时他们都有点不相信,用筷子进行不断地搅拌,边搅拌边仔细地观察,甚至连一些细微的变化(如油在水里泛起了泡泡)都不放过,真正地激发起了他们的观察、求知的欲望。

  2、“做”而活思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科学活动中,我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孩子在相互讨论中使思想得到交流、互相启发,从而解决问题。如在科学活动“报纸大力士”中,孩子们知道了报纸折了以后就有了弹性,能把一些小东西弹起来,在尝试实践的过程中,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孩子折一次弹一次,引导孩子自己来发现问题:“为什么报纸折的次数少就弹不起来,折的次数多了弹得也高?”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又如在科学活动“油和水”的最后一个环节,当老师总结“无论是先倒油还是先倒水,不论用筷子怎么搅,最后结果都是分成两层,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油是不溶于水的。”而后话锋一转、提出问题:“那生活中有什么东西能让浮在水上的油和水混在一起呢?”让孩子的思维从已经形成的定律中跳跃出来,这往往就是“做科学”的魅力所在,让孩子的思维得到锻炼,让孩子的智慧得以升华。

  3、“做”而能探究新《科学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上特别强调关注孩子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认为“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孩子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动手操作既能满足孩子动手的需要,又因充满新奇和刺激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在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我提供了很多孩子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小东西:筷子、轮子、塑料玩具、绳子、小碗、伞、圆纸片、牙签、盖子等。引导孩子们想办法让这些东西转动起来,孩子们先是单一地操作这些物品,而后他们不再满足于此,而是把两个、三个物品结合起来,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探究出了很多不同的转动方法;最后,他们关注起了同伴的一些独特的玩法,开始模仿、借鉴并结合自己的玩法也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一些“方法”,更多的是获得了他人的智慧,滋长了自身的智慧。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