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幼儿数学教学经验点滴----浅谈幼儿数学教学的艺术(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07日 09:32:11

  四、利用各种材料,让幼儿充分动手操作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丛动作开始,幼儿期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觉行动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他们只有在动手操作时,才能很好的进行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特别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动手操作又迎合了幼儿好动的生理特点,他们常常会常时间的摆弄物品而了此不疲。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材料:火柴棒、冰糕棒、小石子、饮料管、各种插塑、瓶盖等等,让幼儿动手操作,亲身实践。如:在比较长短宽窄时,我就让幼儿拿着冰糕棒、去量一量毛线的长短,桌子的宽窄。再如:在学习组成时,我分给幼儿足够的操作材料(插塑、石子、扣子、小棍),让幼儿自己去分,并把分得结果说出来,再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数的分合规律,按互补关系或互换关系列出组成式。

  只有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操作,才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勤于动脑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寻找答案,从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充分运用幼儿的各种感官,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寻找数学内容幼儿周围的环境及日常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学材料。如:活动室墙壁上的装饰的小花、小草、小动物等经常是我们数学教学活动中点数、加减运算的对象。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多很熟悉,当他们看到、听到这些熟悉的东西也成为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就会倍感亲切,非常兴奋,也容易接受。

  例如;在学习“排序”时,我就让幼儿按各自高矮的规律来排队;按男女小朋友交替排列的规律来排队;按小朋友穿的衣服颜色来排队;再启发幼儿发现、寻找规律,有的小朋友想到了按胖瘦来排,还有的想到了按有没有辫子的规律,戴没戴帽子的规律等等。然后再过渡到按图形或几何形体的不同规律来排序。这样,孩子们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观察、寻找排序的规律,比用教具、图片效果好的多。

  再如:在学习编加减应用题时,我也启发幼儿从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寻找编题的素材,有的小朋友编班里养的金鱼、花;有的小朋友编活动室里的吊扇、灯;还有的小朋友编自己身上的五官、衣服上的扣子等等。在认识几何形体时,让幼儿通过视觉去观察发现家里、幼儿园里的圆形、椭圆形、长方体、正方体等等各种不同几何形体或由几何形体构成的物体。在学习数的形成及加减运算时,让幼儿通过听觉感知声音的次数,如:教师击铃,幼儿说出总数,既训练了幼儿的数学运算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有意记忆;通过运动觉来感知运动的次数,如:教师引导幼儿日学小兔跳,先跳两下,再跳三下,问幼儿一共跳了几下?这样,既满足了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巩固了数的运算,幼儿还非常喜欢。总之,充分运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看一看、找一找、听一听、动一动、摸一摸,从而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当然,这几种方法也不是孤立的,而是融会贯通的,交互运用的。就是将抽象、单调得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且饶有趣味的形式让幼儿接受,进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