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一扇尚未开启的窗棂----幼儿园教材中的性别研究报告(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11日 22:26:45

  2.教师潜在的性别意识决定着教材的使用。

  通过观察,我发现教师在使用教材和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会明显表现出对儿童性别上的歧视,但是在具体的指导行为中会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无意识的流露),从而影响着儿童正常性别角色的形成。如在大班的讲述活动《假如我是爸爸》中,当幼儿谈到爸爸在家常常不干活,都是妈妈在干活时,教师并没有加以干预或指导。可见,在教师心中也把"妈妈在家干家务,爸爸常常不干活"(男主外、女主内)视为理所当然。

  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的影响更加明显。如在中班的角色区域活动-娃娃家中,有一个女孩子扮演的是"妈妈",可她没有像别人当妈妈那样做饭,而是坐在椅子上,双手把着椅子背做开车状,并时而拖着椅子跑,一边跑一边说"我开车"。教师看见了,走过来问她:"妈妈应当怎样做?"旁边的幼儿说"妈妈不会开车到处乱跑。"教师说:"对了,妈妈应该做饭、收拾子屋子、扫地,给孩子讲故事也行,还可以出去买菜,不能这样开着车子乱跑"。在教师的指导下,刚才开车的女孩子只好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始收拾屋子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的指导完全是成人文化对两性的刻板印象,忽视了儿童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特有特征-以游戏为核心。在成人的逻辑里,"开车"是与妈妈的身份不符的,"妈妈"应当从事家庭私领域中的一切活动,因此儿童本身的兴趣被忽略,儿童在成人的权威中放弃了自己的兴趣与需要,放弃了无意识中出现的反传统性别角色行为,成了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牺牲品。

  3.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性别视角还是个盲区,没有成为人们价值判断的一个尺度。

  通过采访教材的主编,我们了解到教材的编订者、出版社在编辑教材和幼儿用书时,基本上没有从性别平等的角度加以考虑, 编者在编教材时往往从内容、形式上考虑较多,没有意识到成人文化中的性别刻板会对儿童造成影响,如淘气、掏乱、做冒险活动、勇敢行为等常会不由自主地安排在男孩子身上,剪纸、浇花、打扫卫生的行为多安排在女孩子身上等等,这样无形中已经造成了性别的歧视或不平等,不利于儿童形成新的平等的社会性别观。

  四.结论与建议:

  1.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小开始,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社会性别认同环境。

  幼儿园作为"人之初"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育人机构,必须注意到社会性别定势对幼儿的影响,不要把生理性别的差异扩大为社会性别的不平等。如认为女孩子手巧,就更多地鼓励女孩子从事美工、绘画等安静型活动;认为男孩子脑子聪明,就鼓励男孩子从事科学、建构等冒险、动脑型活动,这样在幼儿阶段就已经为其以后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形成性别歧视。

  2.幼儿园教材应尽量体现平等的性别理念。

  教材作为幼儿园课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必须要体现公平的性别理念,给教师一种正确的引导。我们要承认男女儿童在思维、认知等方面确实有差异,正因如此,才需要用教育加以改变,但不能因此限制了孩子作为一个鲜活个体的最大潜能。如有些活动只限定男孩子可以参加,女孩子就不行;男孩子可以冒险、可以尝试,女孩子应该乖乖巧巧、干干净净。为什么杰出的女科学家、女探险家这么少,是否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是否在幼儿阶段已经因为性别的不同,人为地设定了固定的发展模式,这对一个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

  3.教材的编者和审定者要具备性别平等的视角。

  在设计活动或绘制幼儿用书时教材的编者和审定者要具备社会性别视角3,尽量体现公平的社会性别标准,减轻成人对儿童社会角色定型的影响。比如对不必要涉及性别的角色,我们可采用卡通人物或无性别的动植物来表现。对涉及到性别的也应该平等对待,给男女幼儿同样的机会。如同样是表现爱清洁,示范时就不一定非要是女孩子,也可以设定为男孩子。同样是探索宇宙奥秘,不一定非要是男孩子坐宇宙飞船,女孩子同样也可以坐宇宙飞船或男女孩子同坐。因为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由于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受教材中这种性别观念影响十分明显的,如果教材中画得是男孩子,他们就会认为男孩子那样做是理所当然,女孩子就不能做。这样女孩子勇敢、冒险、指挥别人的体验永远也得不到实现,自然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影响。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