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幼儿借着阅读来学习,而非学习阅读
大部分家长认为阅读是为了让幼儿学习读拼音和识字。有的家长说:"我觉得让孩子看书的目的就是让他多认几个字,只要孩子会认字,就会自己看书了。从小打下良好基础,上学以后就容易取得好成绩了。所以我经常给孩子买一些生字卡片或看图识字之类的书,现在我女儿刚满4岁,她已经能认600多个汉字了!"其实这种看法是十分片面的,孩子会识字,但不一定会阅读。浙江有一个小女孩,2岁的时候就已能识字,4岁会背唐诗,6岁可以将一部长篇小说上的字全部读出来,但是她直到小学二年级,仍然连最简单的看图说话都无法完成,大多数的字对幼儿来说没有意义,无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所以,阅读不等于识字,不能以孩子识字量的多少来判断孩子是否会阅读,想象力才是阅读的基础,能够运用想象力来描绘眼睛无法见到的故事,才算是真正会阅读。在知识爆炸的多元社会里,孩子更需要培养主动的学习精神和融会、消化知识的想象力,而图画书正是培养孩子这些能力的最好媒介。
幼儿的早期阅读不仅仅是能否认识几个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对早期阅读的兴趣。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对幼儿以后的成长非常重要。
(二)让幼儿机械记忆文字和故事,而非进行读图与想象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已经有了一定识字量,多看纯文字的书,阅读能力才会提高,只有看文字,才是阅读。其实,图画故事书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学前儿童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对儿童的发展,对儿童想象力、思维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社会性的发展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决不是文字阅读所能替代的。而且,利用好图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字,并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学习生字词。因此即使在学前晚期,幼儿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图画仍然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成人应充分重视它,利用它。
中国语言文字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先生指出: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如此等等。事实上,识字和阅读不可分,不能脱离阅读谈识字。现在市场上有些识字卡片属于是脱离了阅读的识字,其实,在阅读中自然识字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成人在引导幼儿识字时,要克服急干求成的心态,大量地、系统地、机械地让幼儿识字是不足取的,而是应该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先培养幼儿看图讲故事的能力,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在成人给他们念故事的过程中,在口语和文字-一对应的互换过程中,学会辨别一些出现频率较多的文字。如果单纯地认读字体不仅会割裂阅读和识字之间的关系,破坏幼儿在阅读中自然形成的语感,而目容易降低幼儿识字的积极性,对幼儿养成自觉学习、乐意学习的习惯也极其不利。
(三)为幼儿选择图画书只关注色彩的鲜艳程度,而非内容的故事性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喜欢鲜艳的颜色,因为鲜艳的颜色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实,图画书中的图画可以不用鲜艳的颜色,只要能充分表达故事就行。许多世界优秀图画书甚至是黑白的,它们同样可以创立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事实证明,色彩雅致的画面更能让孩子静下心来沉入到故事中去,而且也更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优雅的气质和非凡的审美能力。因此,家长要精心挑选书画,选择与孩子成长阶段相适应的图书。有的家长盲目地认为凡是带图的书都是幼儿读物,而不加选择地购买,结果花了很多钱,孩子却根本看不懂;还有一些家长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不惜花费很多钱给孩子购买大量的图书,但却不指导怎么利用图书来开发孩子的智力,也不注意保管图书,因而大大降低了图书本身的价值。利用图书进行孩子智力的开发,要注意充分发挥书画对激发幼儿想象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独到作用。因此,家长在为孩子购买图书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那些孩子能理解的,文字简练,词句优美的图书,最好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