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家庭入手,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良好习惯(4)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13日 22:48:41

  (三)循序渐进,让幼儿学会阅读

  要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首先要让孩子学会阅读。在趣味引领的基础上,孩子们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也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潜移默化中习得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能。这时,我们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自主独立地去阅读。

  第一步:孩子自读。首先,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内容简单些,情节生动有趣些,以便让孩子能有兴趣地看,并能看懂个大概,这有利于孩子阅读信心的建立。其次,为吸引孩子主动去阅读,阅读前我们可以作适当的提示,让孩子带着问题和悬念来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就如狐狸这一动物吧,在以前听故事所积累的经验中,孩子们给它的定位是狡猾且爱欺骗人的角色。所以,如果让孩子阅读《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家长可以提示:"狐狸可狡猾了,今天它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样孩子会顺着已有的经验,对故事的发展进行推测,有利于孩子的阅读和理解。

  第二步:亲子阅读。孩子的自读,只不过是一个初步感知的过程,有时孩子可能看懂了个大概,有时孩子的理解也可能是跑题的、自己创编出来的。但不管怎样,毕竟都是他们阅读的成果。所以亲子阅读时,我们首先应听取孩子的成果汇报,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喜悦,树立信心。然后,我们再把孩子阅读中一些忽略的或不理解的部分和孩子一起阅读,为孩子指点迷津。在阅读中,孩子们往往注重观察形象鲜明突出的事物或人物,不太善于观察细节,如动作、表情、同一画面中事物或人物之间的联系。所以,亲子阅读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注重引导,让孩子意识到故事是有主线的,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尤其要讲述出角色间的对话,使故事变得更为生动。

  第三步:引导质疑,创造延伸。好多故事都隐含了一定的道理。阅读结束后,我们要对作品中有悖于孩子知识经验的人物及事件的发展提出问题,引发孩子思考、质疑,接受教育。就如《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吧,阅读完后,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狐狸一直骗人,乌鸦为什么还相信它呢?"让孩子得到来自乌鸦的教训: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奉承。这种思考、讨论的习惯,会促使孩子在以后的阅读中自己去探索更多的"为什么",从而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当然,有些故事我们还可以让孩子自由地发挥想象,改编或续编出更为精彩的结尾。再以《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为例吧。乌鸦由于相信狐狸的谎言,而失去了美味的肉,可乌鸦发现自己上当后,会甘心吗?它会想什么办法从狐狸那里夺回肉呢?结果怎么样?可以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帮助乌鸦夺回那块美味的肉。无论改成或编成什么样的故事,我们都应给予鼓励。因为这种阅读后的假想能力,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更有利于他们各种能力的发展。

  (四)拓展空间,让幼儿勤于阅读

  前面几步可以说良种已播下,为获得大丰收,我们还需不断地施肥、管理。为此,当孩子们学会自主阅读后,我们还应该拓展孩子的阅读空间,让孩子的阅读兴趣持续延伸,让阅读成为习惯。

  1、更新读书角。要想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关键之一我们还得适时适量地更换图书,给孩子的读书增添新的内容。在更换时,我们可以结合原有的图书补充供给,以便孩子能够迁移学习内容,培养预期阅读能力。也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如以"可爱的动物"为主题,提供相应的图书。还可以结合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图书。这样不但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使孩子的学习更有条理。

  2、踏足户外。放眼社区环境,到处渗透着阅读的信息。环境广告、商店名称、影视报刊、超市货物牌价等等。我们可以在散步和郊游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观察、阅读,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搜索周围环境中丰富的阅读信息,建立口语和书面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拓展阅读的兴趣和空间。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