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乡土资源“竹”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发、指导与运用(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13日 22:48:56

  1、材料的投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可见,材料是为服务的,在区角中投入竹资源材料能增强孩子操作的兴趣,但是如果投放方式或者投放数量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

  ⑴ 新材料投放前要让幼儿先熟悉材料

  如在投放竹筒之前,应该通过认识竹筒、玩竹筒等形式了解竹筒的性质、特点,这样就会很好的避免幼儿在过程中玩的兴趣超过了美工操作的兴趣,达到很好的预设效果。

  ⑵ 材料要适量

  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情况适时增减,保证幼儿最佳的操作状况。如大班幼儿绘画区让幼儿在竹筒上添画,教师所提供的竹筒数量就必须与幼儿人数相符,太少幼儿要争抢,太多的话,幼儿又不会专注于自己手中的材料,为了多拿一个竹筒他会对前面的操作不专心,达不到良好效果。教师可以多准备几个但事先不出示,等幼儿完成一个作品后,教师拿出来进行奖励,鼓励幼儿的创作愿望。

  2、教师的指导要做到"点""面"结合

  教师对幼儿的指导要做到"点""面"结合,即参与指导的教师要有不同的分工,根据不同的记录表观察孩子的情况,进行即时指导。我们根据幼儿美工区角活动的实施过程,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表格供教师记录,其中表一的记录者是班里的其中一位教师,她负责记录班里幼儿活动的大体情况,是一个比较粗放的记录表,即"面"上的指导;而表二则要求班里的另外一位教师直接参与到某一具体的活动中去,从头至尾参与其中,并具体详细地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在活动结束后予以评价及反思,即"点"上的指导。这样通过两位教师由点到面的参与活动过程,及时地了解孩子活动情况。

  3、活动的评价要促进幼儿的能力提升

  每次活动结束,教师应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出现的问题、新的表现和玩法,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交流,鼓励他们相互启迪、示范推广新玩法,大胆表现自己的能力。

  (1)评价要有针对性

  对幼儿活动的评价,要有针对行,切忌泛泛而谈。评价可以依赖于教师对幼儿在活动的观察,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可以为区域评价收集资料。教师通过观察不同幼儿的区域活动情况,记录下幼儿有典型性的行为,积累不同层次的作品,为区角活动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2)评价要有提升

  活动的评价中教师的提升很重要,教师要运用简练、形象的语言对本次活动进行提升,帮助孩子梳理经验。如中班竹叶粘贴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粘贴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动物造型的,在评价时教师就可以说"今天小朋友真棒,利用竹叶开了一个动物运动会,动物们可开心了。不过,那些水果呀,交通工具它们可不高兴了,它们希望小朋友下次也用竹叶来和它们交朋友,好吗?"通过教师的语言评价,使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有了一个认识,同时对物品的归类知识又得到了提升。

  五、体会与收获

  经过了两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有效利用"竹"开展活动的多重教育价值是显而预见,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乡土资源以其独有的魅力感染了幼儿教育,通过土乡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我们孟幼的孩子们得到了更多的探索、思考和创造的空间,获得了独特的发展;使我们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从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到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参与者,从注重学习结果到关注孩子活动过程,资源观、教育观得到了提升。

  走进孟幼,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乡土气息,空间布置、环境创设、活动材料,无不显现出乡土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体现着适宜的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的新理念。竹子、稻草、麦秆、斧劈石……这些在农村随处可见的东西,都成了良好的教育素材,它们给孩子带来了快乐,给课程改革带来了生机,给幼儿园带来了活力。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