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在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14日 20:47:05

  【摘要】

  随着早期(0~6岁)教育的发展,社会上涌现了"素质教育热"。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念的促使下,纷纷为自己的孩子报名学习奥数、英语、钢琴等"素质教育特长班"。对于望子成材心切的家长们来说,这些"素质教育"便帮助孩子不会输在起点,而是赢在中点、甚至终点。以至因此而忽略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幼儿期,以及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幼儿期,家长应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于生活细节中着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并帮助幼儿长期坚持某一良好行为;取得幼儿园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家庭教育、生活习惯、培养、言传身教

  【正文】

  在幼儿园实习期间,得知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早上起床后,还有十分钟园车就要到楼下了,通常母亲都顾不了那么多,一把拉过孩子就把已经挤好牙膏的牙刷往孩子手里塞。在孩子刷牙的同时帮孩子扣好纽扣,系好鞋带,并准备好毛巾--孩子一刷完牙就给孩子把脸擦净。然后一手端牛奶一手拿饼干往孩子嘴里塞…终于在像打完一场仗之后,孩子哭哭啼啼地准时上了园车,而家长也累得瘫在如战场一样的家里。并不是家长懒,其实早在四十分钟前就开始催孩子起床!那么为什么会这么急?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孩子的磨蹭。照这种情形看来,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便在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包办中流逝。

  受"计划生育"这一政策的影响,现在的家庭结构普遍为"四二一式"(四位老人、二位父母、一个孩子的结构)。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巨大的负担和激烈的竞争给父母们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他们往往疲于奔命而无暇顾及孩子,只得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为照料。这些父母们认为:我们的父母都能够将我们抚养得如此优秀与健康,那么在已有经验的抚养方式下,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得到更好的照顾。的确,孙子(女)们之对于老人们,那是含在嘴里怕闷着,捧在手里怕冻着!自然,孙子(女)们在老人们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需要什么,一声响亮的哭声便能轻易获得,三五不时全家还以他(她)为中心作"公转运动"。殊不知对孩子来说:"给予的越多,他就得到的越少"。在后来父母们有时间自己照顾孩子或孩子上小学时,家长们发现:孩子做事慢吞吞、注意力不集中、依赖心强等问题。其实孩子就如一块巨大的海绵,需要水分去充实它。而家长太过细心的照料,却阻隔了孩子得到充实的机会及旺盛的探索意识,并养成"大人们会帮我做"的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在以后的学习上则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厌学的情绪等。

  所以,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应把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第一要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到:"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形成虽然也受到先天气质的影响,但后天的教育和训练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或决定因素。而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以及最初的活动场所。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请家长端正教育理念,以自己作为言传身教的榜样,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一、 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生活细节处培养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孩子这张纯白的纸,就在平日生活的小细节中悄悄地被填充。从出生那天起,孩子就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与这个世界作亲密接触。一个举动产生一个结果,从而促使孩子对这个结果的反馈做出相应的反应--维持或者改变原来的行为方式。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便印刻在孩子的脑子里,从而形成习惯。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中看到这样的漫画:一位父亲生气地指责孩子将图书、玩具等丢得一桌一地,但孩子却在一旁委屈地小声嘀咕,"你的报纸、衣服丢得比我还多还乱…由此可见孩子的行为于潜移默化中,从父母身上习得,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与父母行为一致的不好的生活习惯。又如,班上有位孩子,吃饭不挑食、不剩饭,并能够在进餐时保持安静,即使有话要说也是在嘴里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小声地说。老师为此还特别在班上提出表扬,当老师问他是怎么做到的时,他很不能理解的摇摇头说:"我们家每天都吃不一样的菜,妈妈说,不管大人小孩都不可以挑食,不然就不会长成健康的宝宝;爸爸说,我是小大人了,要懂得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所以当嘴巴里有东西的时候不可以开口说话,会呛到!"由此可见,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们的活教材,对孩子来讲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