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创设良好的性别教育心理环境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父母们已经教会他们认识自己的性别意识,但是孩子由于年龄小,认识还不稳定。上了幼儿园后,会发现更多的性别间的差异,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了解男女幼儿差异的表现及原因,了解教育活动中的性别角色特点,自觉反思师幼交往中的性别偏差,主动消除性别刻板认识的行为。努力从传统的性别文化中解脱出来,在此基础上既要根据男女幼儿的性别差异开展教育,也要顺应幼儿的不同需要和能力,不人为地造成和扩大社会和幼儿自身发展的性别差异。允许幼儿自由表现与传统性别角色差异的行为,指导男女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交往。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除了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还应该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发展。如:男孩,多多学习女孩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女孩多多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和开朗。在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时,必须顺其自然,切忌威逼和强迫,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3、尽量减少男女教师人数的不平衡
幼儿园中女孩教师占了绝大多数,甚至全部。虽然女教师从事幼教工作比较耐心细致,富于爱心和母性,和幼儿容易沟通亲近等。但由于性别和天性的不同,女教师和男教师在言谈举止方面和教育方式上毕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对幼儿的心里或个性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孩子摔一跤,女教师大多会上前呵护,表现出焦虑、关或和怜惜;而男教师一般都会都带着鼓励的神情和语气说:"没关系,勇敢点,自己爬起来!"比较注重培养孩子勇敢、忍耐和坚毅的品格,而这对于男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男教师一般所具有的坚强、刚毅、粗款以及富于开拓和创造的性格特征将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特点特别表现在体育教育活动中。男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普遍较为刺激、惊险,富有挑战性;如:有一位男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打擂台的游戏"。全班幼儿被随机分成两组,站在在"界线"的两侧,两组中编排顺序相同的两个幼儿(不分男女)在"擂台"上对打撕杀。这里的一招一式不仅要幼儿付出全部的力气,而且需要幼儿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灵活的判断、快速的反应及战术的及时调整。由于体力、爆发力及反应速度方面的优势,男教师有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也别具特色。又一次,一幼儿在跳约有1.5米高的凳子活动中,起跳时失去了平衡。男教师前跨一步,伸出左臂,并轻轻地抱住了幼儿,使其稳稳地站在了地上。而女教师往往对孩子的一举一动似乎"监控"得过严,哪里出现一点意外,她们就会立即赶到哪里。在很大程度上,男教师的教学能培养幼儿勇敢、坚强、冒险、独立、刚毅等品格,男教师的这些特点和行为往往会使女教师感叹不已。男教师对幼儿有如此大的益处,那么要尽量发挥他们的优势,但引进男教师目前仍然受到方方面面的局限,那就得要求广大女教师吸取女教师的优点,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尽可能突破自身性格发的局限,照样可取得和男教师同样的效果。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招收男教师,减少幼儿受女教师的影响,缺少阳刚之气。幼儿园也可以多与社会中男性职业的人互动,增加幼儿与男性交往的机会。如:解放军、消防员、警察等互动活动。让幼儿生活在阴阳和谐的社会中。
二、让性别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效渗透
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发挥性别优势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内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增进两性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减少性别偏见,使两性的气质和性格取得互补,充实各自的心里内容。在活动中,教师不应该在规定的某种活动中只准男孩参与或者只准女孩参与,而应该组织一些具有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友爱,通过相互合作去完成的活动,促进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如让男孩也参与到"娃娃家"中去照看娃娃,女孩也可以拿手枪、开汽车、当警察,让不同性别的幼儿在共同的游戏中互相了解,取长补短,从而促进其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2、对不同性别的幼儿采取相同的奖惩措施和一致的评价标准
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心里特点及对性别角色的认识来对待不同性别的幼儿。如:教师倾向于奖励总是整洁和顺从的幼儿,抑制攻击性强的幼儿,从而可能造成男孩对幼儿园的不适应和逃避。还比如:男孩子自控能力较弱,他们在活动中遵守规则就没有女孩子好,因此得到老师的评价比女孩子低。我们要认识到这是男女的些别差异,而非幼儿的主观行为,所以,对男孩子,我们可以少一点控制,多一些引导;少些否定性评价,多些鼓励。按以往的经验,教师对男孩的过时,通常会采取严厉的批评,而对女孩子明显宽容一些。这种差别无意中强化了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性,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在给予孩子奖励或批评时,不要因为是男孩或是女孩就给予不同的待遇。
3、允许幼儿自由表现与传统性别角色相异的角色行为
我们都知道男女最大的差异就是生理方面,因此,传统的幼儿性别教育是建立在介绍生理差异的基础上,这种传统的性别教育却给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贴上了标签,就是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样,男孩子要有那孩子的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传递给幼儿的也是男孩子就要勇敢坚强,女孩子就要温柔文静,这种强加给他们的期待是不公平的,就像在童话中女孩子多是被刻画成温柔、软弱,羞涩和被帮助,被伤害的一方;而男孩子总是扮演着英雄的角色,勇敢有力、帮助人、强悍等;其实这已经在幼儿的能力发展上产生可不公平。比如:男孩子表现出爱哭,女孩子却稍有好斗,这些也都是幼儿的正常表现。不能一位的否定、惩罚,教师的批评,会导致幼儿产生自卑的性格特征,会强化幼儿关于性别角色的刻板。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幼儿自由表现与传统性别角色相异的角色行为,只要幼儿愿意都应该给予肯定,强调"我是我"的观念,给每个幼儿公平的机会让他们有丰富的体验,在幼儿出现的行为中给予指导,让幼儿能在最大限度上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和塑造幼儿健康、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