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3-6岁的幼儿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又富于幻想,所以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既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而且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重要渠道,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探索和操作,对幼儿进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让孩子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以多种途径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游戏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3-6岁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幼儿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他指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此阶段幼儿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又富于幻想,并且该阶段幼儿具有创新能力的萌芽,所以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
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活动形式,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孩子都爱玩,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高尔基指出"游戏乃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幼儿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只有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事物联想起来,把学具操作与游戏结合起来,才能激发起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有效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来自于游戏活动前,发展于游戏活动中,而且还将支配、调节幼儿以后的学习活动。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幼儿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出发,游戏对幼儿操作能力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尝试操作,并对个别幼儿给予相应的指导,就会使全班幼儿掌握操作的技能。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幼儿实际能力的高低和兴趣,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动手组装制作出各种玩具等。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多变组合的操作与思考也是十分必要的,即通过活动促使幼儿改变原有事物的排列组合,进行新组合。如:在结构活动《拼火柴》中,教师通过简单讲解后用火柴在黑板上拼出了几种图案,然后让幼儿用火柴进行练习,慢慢的大多数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想像拼出各种各样的新图案:轮船、房子、小动物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并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在同伴眼前。《蛇头咬蛇尾》则要求幼儿根据蛇的特点来摆出不同形状的蛇,孩子们兴趣高涨,活动非常投入。而在有些活动中老师要求幼儿在课堂上保持安静,不许随便说话,不许打断教师讲课……这太多的不许使幼儿在游戏中循规蹈矩。由此可见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孩子的"奇思异想",不用"标准答案"来框定幼儿思维,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动手操作、亲自实验,从中发现问题、摸索规律、掌握技巧,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进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辨别力与观察力幼儿的观察力培养是让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途径。没有观察,幼儿就不可能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真正的理解,就不能获取完整的知识,抓好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增长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同时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又说提升。卡尔威特曾经这样说:"在教育上与其填鸭式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莫如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由于创新思维课程的图案精美生动,这很容易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活动中我能运用实物对幼儿进行直观教育,配合上生动的有趣的语言,孩子们此时学习的态度真的是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幼儿对观察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也会自觉提高。如在创新思维训练活动《系红头绳》的游戏中,我先让幼儿认真的观察各种动物,然后记下动物的名字,我再拿起一个谜语牌,念上面的文字,让幼儿从我念的文字中猜出谜面中所指的动物,从众多的动物图形中选出一个,经我确认后,幼儿将谜语、图形上的红头绳系在一起。这样在原有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我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动物图形自己创编谜语。这样既使幼儿通过猜谜活动观察认识了好多动物,又培养了辨别力与观察力幼儿的能力。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活动中慢慢提高。由于3-4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孩子往往缺乏主动性,胆小、懦弱,做事情常常依赖于成人的帮助。幼儿只有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才能掌握知识,学会新本领。因此在活动中我们便和孩子共同创编故事和儿歌,在创编和尝试活动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在讲述活动《看图编故事》中,幼儿可以将图片自由组合排列,只要编讲得合理均可。由于创新思维用的都是颜色鲜艳、画面清晰、幼儿能理解的图片作为教材。图片本身就能给孩子以形象的视觉刺激,使孩子要联想图片中事物发生之前、之后,图片之内、之外的情节,更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从而使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知、理解和讲述图片的内容,充分发掘他们每个人的潜力,激发了孩子很大的兴趣。活动带给了孩子们愉悦,带给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得到了更多的称赞,他们显得非常愉快和自豪,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