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议幼儿德育教育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5月06日 09:35:00

  摘要:当今社会,家长所关注的已不是孩子的衣食温饱,更注重的是孩子的知识教育。许多家长望着这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时代,唯恐自己的孩子落伍掉队,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财力去开发孩子的智力。当然,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可当你全力以赴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是否忽略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举--那就是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俗话说: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无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材。所以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从娃娃抓起,势在必行。

  关键词:幼儿、教育、实施、重要性、立身之本习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有关国家命运的大事了。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语道破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一、幼儿教育德育为本当今社会,家长所关注的已不是孩子的衣食温饱,更注重的是孩子的知识教育。许多家长望着这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时代,唯恐自己的孩子落伍掉队,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财力去开发孩子的智力。当然,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可当你全力以赴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是否忽略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举--那就是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俗话说: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无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材。所以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从娃娃抓起,势在必行。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习性、思想、品质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基础打不好,健全的人格就难以形成。如今,独生子女是每个家庭的"中心人物"。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爱越来越细腻,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一千个用心一万个注意"。这样,无形中又将孩子推向了家庭"小皇帝"的地位,使他们只知索取不知给予。殊不知家长的这种溺爱行为已严重影响了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所以,科学的爱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性,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是每一个家长必须认真对待的。伟人刘少奇同志教育子女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刘少奇同志认为,对孩子一要"管",二是要"放"。"管"是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一定要管;"放"是吃苦耐劳,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让孩子去干。可能孩子要跌些跤,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受到锻炼,更好地成长起来。是的,一棵小树不经风雨长不成参天大树,孩子不经锻炼也很难成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意锻炼孩子的意志,有意培养孩子的德行,有意克服孩子的缺点。

  一个真正成功者,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决定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为谁服务的关键。教师和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经常利用电视、电影中的正反面人物教育孩子,教他们崇尚真、善、美,痛恨假、恶、丑,让他们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要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为一生的道德品质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幼儿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同时代的要求,特定的教育目标,社会的性质以及社会现实状况等,决定着德育的内容。幼儿教育历经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教材改革以及教育观念更新以后,今天着力于教育指导行为的研究与改变,旨在探索和建立与教育整体改革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指导策略。我们认为,研究德育的教育策略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社会发生巨变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在把传统的道德观念以原则的形式强加给儿童,显然已不符合时代的需要。诚然,我们传统道德中有优良的精华,但现在更重要的事不仅仅是继承这个问题,而是在新形势下注入新的道德内涵。德育内容要适应时代的需求,时代的进步向人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综合的要求,那就是:怎样是幼儿既继承优良传统道德又具备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包蕴着新道德观念的各种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道德观念,才能反映出我们教学者的理念与时代精神和现代教育是相适应的。然而,事实证明,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

  1、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主体性的认识不够或认识不深刻,表现在教师发号施令、高高凌驾于幼儿之上。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反而会使幼儿唯唯诺诺,惟命是从,胆小怕事,无一点敢闯的精神。这样的性格,怎么可能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的竞争呢?

  2、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措施欠妥。表现在一切采取包办代替,这样做,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生存的能力。其结果是孩子从小到大毫无竞争意识,如此下去,又如何适应当今和未来的社会?

  3、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不少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孩子的教育上出现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使孩子在道德认识上完全混淆,误认为金钱就是一切。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得不使我们教育者去思考怎样使幼儿既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又具备适应新世纪发展包蕴着新道德观念的各种能力。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