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师要与家长要达成共识。
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家长只注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轻视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也是影响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开展德育工作的一大因素。比如一些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对教师反映的有关德育方面的话题却置之不理;有些家长甚至教给孩子一些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有谁打你,你就使劲打他";"小朋友和你抢玩具,你就抠他"等等,这些错误的教育都阻碍幼儿德育正常、正确地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与家长达成共识,对幼儿实施一致的教育。
要让家长懂得父母事事包办代替,就会是幼儿显得非常的脆弱,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缺乏自治的能力,所以父母要给幼儿留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当然父母也要做出表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求别人做得对自己先要做得对,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如:父母爱护公物,孩子也会向父母学习爱护公物;父母能够和平地与人解决矛盾纠纷,孩子就不爱与人打架;反之幼儿就会进行不好的模仿,就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与幼儿园的教育不一致。
5、把思想性与知识性融为一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教材思想性及幼儿当前思想状况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音乐课"好朋友",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语言构成艺术形象,给幼儿美的感受,同时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由于幼儿喜爱音乐,在演唱中受到教育。体育课:"送伞",通过游戏让幼儿进行平衡练习,同时针对关心他人进行教育,让幼儿进入角色,分享帮助别人后那种快乐情绪。其它学科也一样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教育。
"十年树木,千年树人",教师的工作就是树人,说明教育人的任务是复杂艰巨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应持之以恒对幼儿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从培养幼儿道德情感入手,无私地奉献爱心,组织好各项活动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集体的力量,逐步培养幼儿良好思想品德,同时,还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协助。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具有远大理想抱负和品德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1、《幼儿园工作规程》
2、《幼儿教育》
3、《幼儿教育纲要》
4、《幼儿教师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