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降阶段,幼儿身体锻炼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由于体内能量、物质的消耗和恢复不足,身体出现疲劳,活动能力下降,这时应停止激烈的活动,进行一些放松活动。但不宜"急刹车",应安排一些缓冲活动,以便较好地恢复身体机能和消除身体疲劳。
(三)、形式要适合幼儿的性格特点,游戏化
体育游戏中的动作简单易学、丰富多彩,特别是其中的模仿动作,形象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儿童兴趣。游戏中的竞赛,对于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幼儿,其吸引力更大,体育游戏一般都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情节和想像中的角色,适应了幼儿模仿和参与成人活动心理需要和幼儿社会化的需要,能够引发活泼多样,引人入胜的身体练习方式,也是引发幼儿参与锻炼的重要因素,因此,体育活动以体育游戏为主,辅以其他的身体动作练习。
设计科学的和组织良好的幼儿体育游戏,在促进体能、智力、品德、习惯的全面协调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幼儿的运动、竞赛、娱乐、模仿、表现、创造、审美和社会交往的多种自身需要,都有可能从体育游戏中得到满足,所以在体育活动中多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根据以上三个阶段,在设计幼儿体育活动时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过程,在开始部分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适应性准备,可做一些基本体操或模仿活动,开展一些运动负荷不大的游戏,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舞蹈或律动等。这样来激发幼儿参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兴趣,通过身体活动,克服各器官、组织的惰性,激活主要肌群,提高活动能力。
三、教师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思考
(一)、体育活动组织中应学会的最多观察,最少指导,最大帮助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一名观察者,指导者和提供帮助者。但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却不是相等的,应该做到"最多观察,最少指导和最大帮助"。
1、最多观察。教师要尽可能地捕捉到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心去体会幼儿以怎样的心情、怎样的动机、怎样的态度、怎样的水平在行动,从而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理解外部行为所传达的内部讯息。
2、最小指导。教师不是不要指导,而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应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环境,让他们自己去操作器械,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指导应该是不留痕迹的。是一种"隐性"的指导。应将教育意图隐藏在教育环境中,使活动贴近儿童,让儿童产生"我是这个活动的创造者与发现者"的感觉,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个鼓励者,一个伙伴、一个保护者。
3、最大帮助。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的帮助是对其终身发展有益的帮助,而不是一种包办和代替的帮助,有时,孩子跌倒了(除严重外),要请他仔细考虑一下为什么会跌倒,是动作不对,还是不专心,或是做动作不果断,想做又犹豫。找到原因,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失误。 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可消除幼儿的心理压力,使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促使其积极探索。体育活动具有空间大、活动性强的特点,因此,要创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气氛,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善于组织。
(二)、要提高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素质
教师的个性及身体素质与能否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最佳个性应该是活泼、好动、充满朝气,而且能够调动活动气氛,因为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我们教师还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体育活动组织方面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的积累。
综上所述,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合理安排十分重要,并不是任何环节可随心所欲地改动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全方位重视,才能更好发挥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健康的实际功能。
参考文献
庞丽娟 韦彦 《学前教育研究》 2001 第1期
夏靖 庞丽娟 沙莉 《教育科学》 2009 第5期
王芳 《上海托幼》2010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