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
不懂得花钱的艺术,导致儿童在理财时的通病之一就是乱花钱、不知道计划、不懂得节制,帮助他们处理好这个问题是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家长应帮助孩子学习并掌握合理花钱的方法。
3.2 制定和执行预算
教孩子学会精打细算,不乱花钱,不浪费钱财。利用制定预算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在父母的主持下,首先制定家庭的开支预算,并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这份预算的制定。通过这件事可以让孩子认识到父母不是取之不尽的摇钱树,父母对开支的谨慎态度将会影响孩子的花钱方式,并加深他对家庭理财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在父母的帮助下,让孩子制定出他自己的花钱预算,让孩子知道钱是不可以随便乱花的,必须用在有用的地方。另外,要冷眼看广告。商品广告有时是一种影响你去买你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的手段,大多数商品广告只是为了说服顾客购买产品,而且广告中存在虚假成分也是公认的事实。这种虚假成分对孩子的危害更大,因为孩子在辨别力和控制自己的能力上都要远远弱于成年人,而且孩子又极易受到广告的诱惑,所以,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谨慎的对待广告。
3.3 教孩子学会最好的购物方法
货比三家是最好的购物方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从以下几方面教育孩子:
一是价格:有些孩子可能会认为钱越多东西越好,有牌子的是好的。那么父母就应该在生活中让孩子懂得,并非钱越多东西越好。此外还应该教孩子留心标签上的内容和折扣。二是大小:孩子容易被包装的尺寸愚弄,父母可以教孩子如何看重量,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因为一个较小盒子里的食品可能会比另一个较大盒子里的食品多。三是内在价值和质量,如孩子为上学买东西,就应该让孩子首先注意包装上的数量,一盒铅笔有多少支,一个本子有多少页等等。还应让孩子懂得产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以及工艺质量怎样。四是赠品,赠品常常是吸引孩子花钱的诱饵,尤其是孩子的食品和玩具,这样父母就应该教育孩子如何正确看待赠品,告诉孩子买东西就是买东西,而不要为了赠品去消费,这样才能达到合理消费和省钱的目的。
3.4 鼓励孩子储蓄,培养孩子良好的储蓄习惯
储蓄是理财的基本,如果儿童能建立良好的储蓄习惯,意味着理财观念已开始萌芽。父母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储蓄观念和习惯:
3.4.1 教孩子从小养成储蓄观念
如果让孩子花钱之前想一想,过完这一周,钱还够不够用,就可以逐渐养成孩子储蓄的习惯。培养储蓄观念主要是为了避免孩子的过度消费行为,让他知道买东西要量力而行。重视培养孩子的储蓄观念,为孩子以后正确理财打下基础,家长可在生活细节逐渐培养孩子的储蓄观念。另外,父母应逐渐让孩子了解各种理财工具,如证券、消费贷款、基金、信用卡、保险。不仅让孩子知道这些理财工具的名字,还要让孩子知道怎么用。
3.4.2 提醒督促孩子要定时储蓄
孩子贪玩,常常会把储蓄的事抛到脑后,结果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没钱可存了。所以当孩子有一定的零用钱后,父母要及时提醒孩子把该存的钱存起来。如果孩子要存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父母不妨让孩子用纸写下来,放在显眼的地方,让他经常看到自己的目标,这样能督促孩子储蓄。
3.4.3 指导孩子合理使用自己的储蓄
家长没必要支付孩子的所有消费,孩子的有些消费可以用自己的积蓄去实现。如买学习用品或玩具等。孩子想买零食或为同学朋友购买礼物,家长帮助孩子从每个月的零用钱制定出时间表,估计大约多久可以实现梦想,从而建立孩子的投资观念和理财目标。此外我们可以借机让孩子学会怎样合理使用自己的储蓄。这样不仅使孩子认识到储蓄的意义,体会到用自己的存款购买自己想要的物品时的欢乐,而且亦能培养孩子有计划地管理钱财的能力。
4.在培养儿童正确理财观时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4.1 家长的观念要正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奢侈的开始。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家长要从点滴的小事开始教育孩子,不能认为现在富裕了,浪费一点小钱没什么关系,要知道浪费的坏习惯是点滴积累起来的。
爱孩子并不是一味地满足孩子。许多家境并不富裕的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便节省自己的开支去满足孩。但是孩子并不知道父母的苦心,这样只能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及不劳而获的不良思想。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消费但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孩子经验不足,且易受到外界刺激的诱惑,所以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在必要时进行指导和监督。但这种关注仅起一个导向的作用,而不能由家长全全代劳。
4.2 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是永恒、稳定的。很多时候父母不必说什么,他们花钱的决定、顺序、信念和习惯等,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为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
4.3 不能用金钱作为奖励或惩罚孩子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