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家庭教育环境对婴幼儿心理的影响(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6月05日 21:02:21

  3、溺爱型

  由于现在的家庭教育模式是"4、2、1",即指四位老人、两位家长、一位婴幼儿,导致对婴幼儿过分宠爱。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任性、脆弱、依赖的弱点,这与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娇惯是分不开的。在婴幼儿时期,溺爱型的家庭,一味的顺从孩子,婴幼儿就是他们生命的主心骨,特别是四位老人对待婴幼儿的宠爱态度更是十分明显,婴幼儿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有人开玩笑似的说"就算是天上的星星月亮,恐怕老人也会想尽办法把他们摘下来给孩子",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婴幼儿缺乏合作能力,以自我为中心,将来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4、放任型

  婴幼儿时期,孩子就像是一个未成形的泥巴,而父母便是捏泥人,家庭教育环境便是父母的一双手,要想雕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需要父母的共同合作。放任型的家长便把这些因素都统统扼杀,不管婴幼儿的成长、健康、教育、环境因素,孩子遇到问题不是认真帮助解决,而是一味地责骂,唠叨,致使婴幼儿的心理遭到摧残。

  在如今的社会中,属于以上单纯教育方式的家庭不是特别突出,有大多数的家庭教育属于混合型,他们的教育方式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家庭类型的特点,矛盾的想法致使很多家长不知如何教育婴幼儿,所以就产生一种遇事就事的态度,没有一贯的教育风格,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去与孩子相处。

  (三)父母的自身素质

  家庭是婴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婴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一生中的许多"第一"都应该是从家庭、父母那里得到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以父母的自身素质对婴幼儿的心理影响最为重要,有些父母成天只顾着自己的工作,遗忘婴幼儿的心理教育,认为只需提供优越的物质基础便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然而现实中的种种例子说明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例如:"我爸是李刚"之案、李双江之子之案,他们的父母给予他们最好的学校教育,最好的家庭物质条件,可偏偏缺少了那一份专属于父母的教育,致使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畸形的心理,也带给社会不良的影响。

  三、对婴幼儿家长提出的建设性意见

  (一)提高自身素质

  爱是父母的天性,也是教育的基础。家长要通过无私的爱去感化孩子,要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对其进行教育,既不拔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既不一味地溺爱、放纵孩子,也不过分地限制、压迫孩子。只有将感情与理智相结合地施爱,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否则会造成孩子心理障碍。

  婴幼儿要成为一个天真的、富有爱心的人,必定是从家庭爱的教育中成长的,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婴幼儿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对婴幼儿的发展起着关键左右,在家庭这片沃土中,父母给予爱的养分,注入肥沃的泥土,婴幼儿得到关心和呵护,获得爱的尊重的体验,才会培育出最美的花朵。

  (二)理性施爱

  研究表明,父母对幼儿的早期情感和行为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稳定的教育环境可以促进婴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一个健康的家庭,父母双方应该彼此相爱,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志趣,愿意设法帮助孩子,使他了解父母。家庭成员之间能互相尊重爱护、以理相待,为人处世通情达理,使家庭气氛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但想要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仅有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还是不够的,还要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的了解。父母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决定与选择事情;有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

  (三)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父母关心爱护婴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需要,满足合理的精神需求,在一定程度下为婴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家长与婴幼儿共同建设,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构架平等的家庭桥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没有地位之分;给予婴幼儿一定的发言权,允许其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最好以一种"不予以打扰"的心态默默地关注婴幼儿的成长,营造和谐、沟通、尊重的家庭氛围以促进婴幼儿身心发展。

  总之,不同类型的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影响。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心骨、顶梁柱,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孩子成长的责任人,因此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融洽气氛,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