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是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现实中人们的审美都带有很大的情感性,舞蹈艺术的情感性不是靠理论的说教进行"灌输"的,靠的是舞者的舞姿等人体形象的"感染"来实现的,这也正是舞蹈与其它学科的重要区别。学生在舞蹈训练中,通过手、眼、身、法、步及技巧等手段来感受舞蹈世界的美。在舞蹈形象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提高。而舞蹈艺术的这一特点也要求我们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应当注重贯彻情感性教学原则,使教学内容"舞蹈化"、"情感化",从而使学生感到上一节课就是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想要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情与景,创造性地把舞蹈形象再现给学生,使学生"动情",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我国着明舞蹈家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指出"一个舞蹈教师的心理品格,可以概括为三"心"。一是'热心',二是'爱心',三是'耐心',热心指的是对舞蹈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爱心指对学生充满了热爱之情,耐心则是指舞蹈教学的毅力与韧性"。而舞蹈由于它本身的学科特点,在心理品格方面,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学生由于年龄关系,思维尚未形成定势,从认知的确立到固定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在授课时需要一遍一遍地耐心讲解,甚至需要挨个的手把手地教,让学生直观切实地体会到某个动作所具有的感觉。比如在舞蹈基础训练中学生很难准确地做到肌肉收紧、内心的感觉开阔舒展,表情自然放松,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反复提醒,逐个把关。在各类舞蹈教学中,都需要把每个动作、每个感觉,反复讲解给学生听,反复地示范给学生,甚至可以让在学生在示范中用手感觉一些动作的小的、内在的变化。这样一来,学生的体会比较直观真切,掌握动作也就较快速、准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心急气燥,只浮于表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只能是急功近利、得不偿失。
幼儿园的学生在入学前可能没有接触过舞蹈,对舞蹈的理解也可能只是表现的动作优美、好看,而并不知道舞蹈训练是一个艰苦而又带有强制性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练而准确地讲解动作,要分析要领,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准确地示范给学生完美的舞蹈形象,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舞蹈作品有全面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佩服的心理,使教师的威信一开始就树立起来,培养学生喜欢舞蹈、尊敬教师的情感。
爱学生首先必须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上进的,而学生也期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肯定。学生通过训练和刻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成功,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和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受到关怀、尊重。当他们取得成绩时,应当马上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当他们失败时,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而不能挖苦讽刺学生,要让学生相信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在舞蹈课程的学习中取得成功。舞蹈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锻炼人的意志力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将爱的情感与科学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发挥教学情感的作用,以此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那么学生不仅会积极、认真、主动地去学习,而且会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意志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情感交流下的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提高学生表演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当抓住一切机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得艺术活动,只有经常地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在实践中的到锻炼。一是利用课外活动和节假日时间组织班级学生排练,参加班级、年级、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二是组织她们和共建单位联欢,要求自编自演;三是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会上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及舞蹈比赛,让学生们自编自演,既加强了学习兴趣,又丰富了精神生活,同时也提高了舞蹈表演技能。
兴趣引路、情感教学、实践强化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舞蹈教学过程,它的应用具有灵活性。对学生初入门时应该注重"兴趣引路",当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应该以"情感教学、实践强化"引导她们向更高层次发展,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讷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这也是顺利完成舞蹈教学的保证。
在实践活动中要采用各种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幼师舞蹈教学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基本功训练、民族民间舞和儿童舞教学。它们的特点各不相同,基本功训练对于一个以前从未接受过训练的幼儿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学好民间舞的基础。在上基础训练课程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枯燥无味,且幼师学生也没有太多的训练时间,所以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基础训练与身韵结合起来,并根据训练的部位不同归类组合,配以优美轻的音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同时让学生欣赏一些舞蹈精品,如古典舞《春江花月夜》、《梁祝》及民族民间舞《洗衣歌》、《奔腾》、《孔雀舞》等,让学生开阔步眼界,一边领略各种舞蹈的艺术魅力,一边体会基本功在各种舞蹈中的重要性,使其们对基训产生兴趣。在民间舞教学中,可采用"分解与组合"的方法,由"体态"到"动态",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组合,同时把民间舞动律揉合到儿童舞中,使之变成儿童舞民间组合。各种教法的灵活运用,减少了舞蹈基训的痛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