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混龄教育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7月04日 10:06:47

  【摘 要】:-在混龄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拥有区别与以往的角色和地位,幼儿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关系环境,一名幼儿既可以是老师的学生,又可以是其他幼儿的弟弟妹妹或是哥哥姐姐,还可以是同龄人的伙伴。在这环境中,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在我国, 混龄教育通常被看成是同龄教育的补充或点缓, 人们并未充分意识到混龄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们普遍缺乏兄弟姐妹,缺少与异龄同伴交往,造成了独生子女社会适应不良的现状。

  【关键字】: 混龄教育  交往  幼儿1  概念界定"混龄教育" 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界限的幼儿, 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教育、共同学习、共同开展活动。"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群体赖以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

  蒙台梭利认为按年龄实行隔离是一个人能够做的最残酷最不道德的事情之一, 对儿童也是如此。它打破了社会的契约, 剥夺了生活的滋养。在大多数学校里起初是按性别, 然后是按年龄进行分班的% %这是一种人为的隔离, 阻碍了社会意识的发展。 [ 1] 因此她提出, 混龄班有利于幼儿的交往与合作。我们学校的经验表明了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年龄小的儿童可以看年龄大的儿童做事并请他们说明解释。他们是很乐意这样做的; 这样的教学才真正有价值, 因为5 岁儿童的心理有比我们更接近3 岁儿童的心理,幼儿很容易学会我们认为是难以传授的东西。在他们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人们在成人与幼儿之间很少发现的交流与和谐。有很多东西教师是不能传授给3 岁的儿童的, 但5 岁的童却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在他们之间, 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心理渗透。 [ 2]

  2  混龄教育的必要性2.1动物学研究的启示动物学研究者认为, 生物以群体的方式生活在一起, 不同个体之间能够相互交流信息, 由此形成的联系对于群体中的个体成长均有益处。在自然界中, 没有哪种生物是分年龄段独自生存和发展的。在与不同年龄同类的交往与互动中, 年长与年幼的个体都获得了发展。从年幼个体的角度看, 年长同类为它们的行动作出了榜样, 向它们展示了更高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 年长同类是年幼个体成长的动力。动物行为学家康诺认为, 幼儿在其生物结构上或许有一种先决性的安排, 必须借着与不同年龄同伴的互动, 才能达成身心各层面的健全发展。〔3〕美国动物学家、心理学家哈罗通过" 恒河猴剥夺实验" 证明了亲子依恋关系和同伴关系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哈罗发现, 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辈之间的群体经验对个体行为的正常发育有关键性作用, 这种经验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亲子交往的缺失。反之, 如果被剥夺了与同辈相互作用的机会, 个体即使营养充足且亲子交往良好, 仍然会显示出严重的病态行为。这些个在成年后会表现出很多不成熟的行为, 如过度的攻击性与恐惧以及缺乏合作等> 而雌性个体成为母亲后也有异常的表现, 她们不理睬、甚至攻击自己的孩子。康诺、哈罗等动物学家在动物身上所做的实验和观察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包括幼儿的%行为有所启发。好群是人的一种本能, 幼儿作为人类的一分子, 与其他动物种群一样, 其生长离不开整个种群环境。在心理上, 幼儿需要成人或年长儿童协助他们进人社会, 需要与有权威的人一起学习、成长。儿童生活的世界越宽广, 接触到的异质物和刺激越多, 他们获得交流、学习的机会就越多, 社会性得到发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将单龄幼儿群体与整个儿童群体割裂开, 必将影响单龄群体的发展, 进而影响整个儿童群体的发展。从尊重人类和儿童生物本性的角度讲, "按年龄实行隔离是一个人能够做的最惭愧最不道德的事情之一" 闭。

  2.2 人类学研究的启示人类学研究的启示社会由不同年龄的人组成,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与他人进行着这样那样的交往。马克思认为, 交往是人类历史的必然伴侣, 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和日常接触的必然伴侣。从社会群体角度来看, 人成长的自然生态就是" 大小长幼" 之间的交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个体只有在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和发展自我。在一定程度上, 与异龄同伴交往是个体发展乃至生存所必需的。

  幼儿也是如此。交往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本身就具有混龄特征。在街头巷尾, 孩子们常常与至少相差! 岁的同伴做教育> 在学校的操场上, 混龄教育也很常见。蒙台梭利非常反对将儿童按年龄分组。她认为, 社会生活的魅力在于一个人可以遇到不同类型的人, 按年龄实行隔离是一种为的隔离, 它打破了社会的契约, 剥夺了生活对儿童的滋养, 会阻碍儿童社会意识的发展。

  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指出, 幼儿天生有一种与非同龄人交往的倾向。这种先天倾向由于社会过分强调年龄差异而受到抑制。尽管这种区分年龄的做法在现代社会非常盛行, 并且被看作是" 自然" 的, 但在人类学家看来, 对孩子们的人际交往作这样的区分是不正常的。研究者在考察卡拉哈里沙漠昆山族的古老文明时发现,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混龄教育非常普遍。人类学家还发现, 在世界大多数文化里, 孩子们通常都是在混龄群体中玩耍、交往的。例如, 在非洲肯尼亚的尼桑古, 孩子们的早期伙伴都是由兄弟姐妹以及邻近不同年龄的孩子组成的> 在坦桑尼亚的奥可望村庄,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伙伴是由刚断奶直到6岁的儿童组成的。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