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重视过程指导,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
我们在游戏中发现,幼儿是很乐意和人交往,只是缺乏交往能力、技巧,不能正确的选择交往方式,因而常常事与愿违,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如有的为了玩具和小朋友大打出手,或随意推推拉拉,甚至互不相让,伤害同伴。这就要求我们教会幼儿掌握和运用良好的交往技能,提高交往能力,促进文明礼仪。为此,在活动室里,我们设立了我型我秀美发屋、美食一条街、糖果超市等活动区域,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时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
1、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爱模仿是幼儿的特点,是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另一种学习方法,这种隐性的教育是一种"威力"无比的教育。我们在教育幼儿时往往采用说教的方式但是效果不佳。因为说一次、两次可能见效,但是次数多了就不起作用了,所以教师树立榜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吧!如在游戏中,要引导幼儿处理好许多角色间的交往关系:"营业员"和"顾客","医生"和"病人"的交往等。协商分配角色后,让幼儿各自用语言和动作表达担任角色的做法,教师给予补充、指导;游戏中,教师言传身教,如当娃娃家出现争执时,教师以客人的身份进行调节、提出合理的建议,有利于游戏的顺利进行,幼儿也容易接受。对于一些文明礼貌用语,我们要经常提醒幼儿不要忘记。如在超市里我们经常引导售货员要礼貌待客,说礼貌用语:"请问你要买什么?""欢迎光临,需要帮忙吗?""请随意挑选合适的东西!""再见,欢迎下次再来!"……银行职员也要会热情地问:"请问要领多少钱?""请拿好你的钱!"一学期来,孩子们在老师的指挥下,想出了多种的礼貌语言,在不同角色中发挥着各自的才能,叫卖声声,让人觉得人情味很浓。尽管他们的话语不太连贯,不够清楚,但他们的思想是纯真的,他们的语言是友好的,态度更是和气的。
其次还可以在幼儿中树立榜样,促进幼儿间的友好交往。通过树立榜样幼儿可以产生竞争意识,这将是幼儿礼仪培养的重要有效手段。例如:我表扬朵朵小朋友早晨见到老师声音特别宏亮的问老师好,还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大家给她鼓鼓掌。第二天就会有很多小朋友向她学习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所以每当游戏中发现幼儿有好的交往行为时我就会特地表扬,以以此为榜样。
2、移情教育,隐性渗透。
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自己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是幼儿习得交往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换位思考是人际关系智能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培养幼儿的交往礼仪,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人交往合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动的能力,这就是移情。如游戏中,有些幼儿不顾别人的需要,随手去拿同伴的游戏材料,出现争吵、哭闹、告状等现象。教师发现后,耐心地引导其观察他人的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能使自己置身于情境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验到他人正体验的或设想他人正体验的情绪和情感,并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转化而带来积极的行动变化,从而形成良好的交往技能。
3、因材施教,拓展技巧角色游戏中对幼儿行为规范的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特别要注重根据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在游戏中性格怯懦,不善交往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在游戏中霸道、强横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在游戏中贪占他人游戏玩具、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
总之,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交往的有效形式,它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幼儿每时每刻都处于交往中,他们在交往中的表现千姿百态,幼儿园除了在游戏活动中实施交往礼仪教育外,还可以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幼儿良好的交往礼仪行为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在这个实践与巩固的过程中更多地需要老师、家长的关注和配合。